第二百六十四章 马丁139-《抗战之血染长空》


    第(3/3)页

    轰炸根本就无从说起。

    在37年10月底,中国接收了苏军的6架图波列夫TB-3重型远程轰炸机,这让中国看到了空袭东洋的希望。

    结果37年11月30号,航委高层的脑子发神经,居然派出5架TB-3从兰州飞到南昌青云谱训练。

    结果在12月13号,日军第13航空队空袭南昌青云谱,5架轰炸机都没来得及升空逃逸。

    当场炸毁3架,2架报废。

    和那架德国的He-111A一样,成了一个硕果仅存的独苗,用作运输机。

    于是,航委轰炸东洋本土的梦想,再次成为黄粱美梦。

    时间匆匆走到38年。

    自抗战爆发以来,美、英、法、荷等国的多名冒险家、志愿者先后来投效中国空军。

    经过考核,有7名飞行员、4名机械员签定了合同。

    后以他们为核心,在1937年10月在汉口组织了‘外员队’。

    1938年1月,第二批马丁-139WC到货4架,在陈纳德的建议下,交给了这些洋人驾驶。

    而由于原中国空军2大队14中队飞机损失殆尽,遂改‘外员队’为第14飞行中队。

    下辖马丁-139WC轰炸机4架,伏尔梯V-11轻轰炸机7架,洛斯诺普2E轻轰炸机5架。

    16架轰炸机。

    而这支飞行中队,自从37年夏天成立,因为隶属陈纳德直管,航委无权调派,总共就出过2次轰炸任务。

    没有任何的斩获。

    完全成了浪费中国宝贵外币和战机的废物。

    整天放任自流无所事事,仗着一张老外脸孔,在中国当高高在上的大爷。

    只会满嘴叫嚷着‘远涉重洋支持中国的抗战’,吃喝玩乐。

    在38年初,随着大量苏军战机到达中国,中国的空军力量开始大幅增长。

    于是,在老蒋的示意下,航委希望第14中队进行远征日本的轰炸。

    但是外籍队员称这一任务有去无回的可能性最大,所以要高价报酬,以至航委无法接受。

    当时能够担负这一任务的飞机,惟有美国马丁-139WC。

    可这些飞机还在14队外籍飞行员的控制下,要想无条件调出使用,并非易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