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人摇着头叹息,“这叫什么事,怎么什么人都被叫了进来。这开的什么会啊?” “或许皇上是要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霈恩均,是没错。可今儿是开会,怎么让这些人来参加,这些人听得懂,识几个字?” 马上有人反驳,“你还别说,人家的学识不见得比你低。” 那人马上不乐意了,“什么意思?当年我可是秀才.” “那些教师医生,不是师范就是医学院;那些水手海员,不是航海学院就是航运学校;那些售货员、工厂工人,就算是纱厂女工,也都是各类技校出来的。 就算卖力气的码头工人,人家也强制每年上一定期限的夜校,上足三年,才有更高的薪水。 你这小小的秀才,在人家面前真不算什么。” 有人马上接话:“人家背四书五经可能不及你,但算数搞生产,你不如他们。万历新政,四书五经反倒成了杂学,能生产的理工科学,反倒成了香饽饽。” 数百人各自聚在一起,就像上百堆麻雀在开会,大厅里洋溢着嗡嗡的声音。 “咣当!” 会堂的三扇大门被推开,有工作人员大声喊道:“诸位代表请进来开会。” 众人马上停止议论,分成三股人流,顺着大门向会堂里走去。 会堂就是个标准的新式会堂,一排排座椅,椅子面可以上下闭合和展开,每一个区域都立着一个木杆牌子,上面写着各单位的名字。 与会代表由工作人员引着走向各自所属的区域。 江南船舶局、江南制造局、上海织造局、上海纺织局、招商局、远洋海运局八大金刚在靠前的位置。 几家农垦局、各县村庄代表在最前面的位置。 然后是供销社、百货公司、各大商社、医院、中小学校、各大院校的代表。 等到大部分坐下,还看到几家昆曲团、海盐戏团的文艺工作者,和着道士、和尚等人,最后走进来。 还真是什么人都有。 大家都安静地坐下,看到前面是主席台,足足四排长桌,铺着干净的印花巾,上面摆着一瓶瓶鲜花,还有一个个水杯。 主席台上方挂着一条长幅,写着一行字。 “大明沪州第一届各界代表政事协商大会。” 主席台幕后是两排红旗,如扇面在两边展开,中间是一面巨大的徽像。 圆形红底,上面是黄色的日月,如古朴篆体字。 中间是巍峨承天门,由下面雄厚的青山蓝海托住。山分五岳,海分四海。 最外面有一圈金色的圈纹,上面三分之二是云纹,最下面三分之一圈比上面的要粗,由稻穗和齿轮组成。 这是最新颁布的大明国徽。 下方是两面交叉的大明国旗,底色是青红黄白黑五色,代表五方,中间有一颗硕大匀称的金黄色的五角星。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是最新钦定的。此前的明字大旗有点太简朴了,于是又征求意见,定下这一款国旗。 过了一会,不知从哪里开始,与会代表纷纷站起,热烈鼓掌,不到半分钟,整个会场的人都站起来,掌声雷动。 一行人簇拥着朱翊钧走了进来,大家都穿着黑色和藏青色的资服,朱翊钧穿着一件深灰色的资服,独一无二,格外瞩目。 众人很默契地在各自的座位上站好,朱翊钧在第一排最中间一位,左边是徐贞明,右边是张四维,两边依次是潘应龙、俞大猷、胡恭如、林泽友、李贽、杨令德、叶梦熊、李鄂、赵冠才 除了朱翊钧的部分随行人员,以及列席旁观的江苏、浙江、安徽、南京官员,其余的都是沪州布政司、按察司和兵备司,以及司理院、检法厅的官员。 大家都侧着身,鼓着掌,看着朱翊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