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师徒相道别,下山立功业-《凡道剑仙》


    第(2/3)页

    清徽掌门闭着眼,点了点头,脸上满是一种骄傲的神情。

    公孙琦:“比我当年还厉害。”

    清徽掌门:“那当然了。”

    只一瞬间,清徽掌门的脸色便暗淡了许多,一丝愧疚之意渐渐浮现在脸色。

    清徽掌门:“这都是我的错。”

    公孙琦也发现了清徽掌门神情地微妙变化。

    公孙琦:“哎呀,您老人家真是的,我火急火燎地跑回来看看您,结果您老人家倒好。”

    公孙琦急忙端起桌上的茶壶,给清徽掌门倒了一大碗花茶。

    公孙琦打趣着说道:“这要是传出去,‘忠孝帝君’不得收拾我?”

    清徽掌门听到公孙琦如此打趣,也不好诉说当年的痛苦,只能静静地低着头,在脑海中回想曾经的恩仇。

    前朝,大齐靖安十三年,汉王在成都起兵造反,仗着羽林卫棕马铁骑的锋芒,汉军一路北伐东进,攻占长安。

    靖安十六年,四月,汉军自长江南下,意欲一举攻破洛阳,篡位夺权。

    同年六月,明国公联合吴王自临安调兵八万,外加水师六万人,起兵护驾勤王。在通州阻截汉军,通州大战爆发。

    至此,天下大乱,整个大齐由南到北,无一处安宁之地。

    各镇藩王朝秦暮楚,游走于汉明之间,四方之臣提心吊胆,奔赴在苟且之地。

    北方各郡揭竿而起,义军各地,战火纷飞。

    天道临难,黑白颠倒,阴阳窜乱,忠奸难分,生死难料。

    人间饿殍枕藉,怨鬼横行。

    同年腊月,清徽掌门在经过了数月的斟酌与心理斗争之后,决定带着蜀山各门弟子下山救世。

    “山河社稷永安镇”,出自《太上救苦经》。

    这句话也成了那时蜀山弟子的“名”。

    靖安十六年,腊月十八。

    八百道士下蜀山,白衣渡江救齐皇。

    可惜,天意难违。

    靖安十七年三月,旷日持久的通州大战结束了,可怜的齐皇没有等到勤王大军的捷报。

    洛阳城下,飘摇的尽是汉军与明军的大旗。

    而远处高高耸立的桅杆,悬挂着吴王腐臭的人头。

    靖安十六年,四月初五,唐军荡平北方,乘势南下,合围洛阳。

    四月初八,洛阳城破。

    那一天,齐皇被绑在一棵烂柳木上,在一阵欢呼声中被扔进了“万蛇牢”……

    随后,三家分齐,各自领了先前的土地。

    又经过将近五年的彼此攻伐,最终奠定了如今的天下之势。

    而当年下山的八百蜀山弟子,在护民、降妖、行医、伐贼的过程中尽数殒命。

    只剩下镇明,也就是公孙琦。

    还有当年留在山上的小道童,镇谷,镇宁。

    当年,“镇”字科的大多是一些修为并不高深的少年,来不及深入修炼便匆匆下山。

    这也成了清徽掌门心里永远的愧疚。

    坐在椅子上,清徽掌门神情恍惚,默默地在心里流了泪。

    但是看着眼前人,却又满怀期望。

    清徽掌门望着徐子墨,微微笑着:“孩子,你是怎么找到白马殿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