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去书院-《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不必多礼。”齐伯昆一挑眉,看向杜锦宁的目光里带了浓浓的兴趣。
只是他总能从这孩子身上看到他年轻时的影子。
他又转过脸来,对杜锦宁道:“这是原吏部的齐大人,旁边那位是他的孙子齐慕远。”
他也是漓水县人,现如今致仕了打算回家乡来久住。以前在京城时,因是老乡,儿子齐文聪跟关乐和交好,他对关乐和也甚是了解。这小子外表看似谦和,实则颇有些恃才傲物,一般人入不了他的眼。要不是因为这个得罪了人,在科举上屡屡受挫,他也不会回到漓水县这个小地方来主持书院。
杜锦宁连忙上前行礼:“杜锦宁见过齐大人,见过齐公子。”
在他们身后,还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看穿着打扮,应该是下人。
如果真这样,自己这个孙子,应该可以拜在关乐和门下了。
杜锦宁抬眼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本《倒运汉巧遇洞庭红》的上册。她不由得窘了一窘。
这时代写话本的,都是落魄秀才或童生,前途无望了才操此业糊口。所以这职业很是被读书人看不起。她没想到关乐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然还拿到客人面前去显摆。
关乐和对于自己新弟子的表现,也十分满意,抚着胡须微笑道:“他小小年纪,也没人教他,只用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自学了识字,还写出了几本话本。嘉泽那孩子最喜欢看话本,将他领到我面前。我看这孩子资质聪慧,性情也很好,举止落落大方,进退有度,便收下了他。”
屋子里有三个人,其中一个老头儿坐在客座上首,须发白,满面红光,正含笑地看向她;另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坐在他下首处,容貌清俊。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看向杜锦宁的目光也淡淡的,瞥了一眼就转过了头去。
行了礼后,杜锦宁就自觉地站到了关乐和身后。
杜锦宁拱手施了个礼,坐了下去。
“齐伯伯,跟你介绍一下,这是我新收的亲传弟子杜锦宁,过了年会来书院里念书。”关乐和介绍道。
原先一脸淡漠坐在他身边的齐慕远,也忍不住探头去看。
说着,他从旁边的桌上拿起一本书,递到了齐伯昆面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