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卤豆干-《古代科举日常》
第(3/3)页
中年男子也打听过,这玩意是用来做豆腐的。南方做豆腐用石膏,可不用这东西。他叫人试了一回,做出来的豆腐又粗又老,颜色还泛黄,卖都卖不出去,所以就存下了。
伙计一愣:“盐卤?是什么?”旋即摇头,“没有。”
冬天天冷,天又快黑了,她刚才下车的时候都没看到村里人。
买好需要的东西,杜锦宁便去了茶馆,果然看到一辆马车正停在茶馆门口,中午见过的那个车夫正坐在茶馆的临窗处,眼巴巴地瞅着外面。
袁安此时也从茶馆里出来了,问杜锦宁道:“杜少爷要不要进茶馆里坐坐,暖和暖和?”
此时天色真不早了,眼看着就到了章鸿文散学的时辰。要是没有齐家的马车相送,杜锦宁就得马上赶去郑林等车的地方乘车。可这会子有了马车,她也不急了,先问了路,去了市场,找了一家杂货铺,买了一些八角、沙姜、桂皮、草果等香料。看到有酱油,她又打了一斤酱油。这东西挺贵,不大的一个竹筒装着,就了她五十文钱;要知道,她买了一包香料,也才去了三十文呢。
她们家本来就做豆腐,现在只不过是把豆腐再加工。到时候茶馆开业了,如果生意好,每天需要的豆干就不是一个小数量。到时候母亲和三个姐姐在家里一面做豆干提供给茶馆,一面种草莓,也算是有事干了。赚了钱还不那么累,不必每日挑着担子冒着寒风去卖豆腐,她觉得挺好的。
一家人吃过饭,杜锦宁将香料和盐卤拿了出来:“娘,我今天得了个方子,您试着做些卤豆腐干来卖吧。”
中年男子一愣,抬头看了杜锦宁一眼,想了想:“一百文。”
陈氏舍不得每天赚的钱,正犹豫着,杜锦宁却直接拍板:“不用想了,听我的。”
冬天的天黑得早,偏她们家穷得舍不得点灯。不趁着还有些亮光吃饭,一会儿就得就着灶间的火光了。
陈氏见杜方苓伸手就想去拿点心,赶紧一巴掌把她拍开:“先吃饭,点心明早再吃,再不吃饭天都要黑了。”
第二天,陈氏几个一大早就起来做了豆腐。
“等那边豆干浸泡好,你再将它放到这卤水来,煮两刻钟时间。如果它们变成棕红色,盐味和香味都渗进去了,那就可以了。”
陈氏点点头:“倒也不难。”
“这卤水闻着就香,等煮出来了,一定很好吃。”杜方蕙望着那锅还在沸腾的卤水,十分期待地道。
杜锦宁穿来的时间短,也没时间和金钱去城里品尝当地的食物,所以对于当地有没有人做豆干,她并不清楚。之所以让陈氏她们制作这个,主要还是因为她有茶馆这个销售渠道,只要豆干味道好,就能卖得出去。
听了杜方蕙这话,她想起这茬儿,问陈氏道:“娘,您以前吃过豆干不?”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