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市场相遇-《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118章  市场相遇
    便有那品尝了之后感觉味道不错、家境宽裕一些的,对杜方苓道:“给我来十文钱。”
    “哎,好嘞。”杜方苓大喜,连忙借了隔壁摊子的称,给那人称了起来。
    杜锦宁又道:“三姐,给这位大叔称六两。”
    古代的称是十六两一斤,十六的三分之一也不好称,干脆就大方些,直接称个六两。
    见杜锦宁大方,那位大叔心里也很是舒坦。
    六两的豆干,确实有一大捧了,份量十足,显得很划算的样子。其他还在犹豫的人,也纷纷购买:“姑娘,给我也称十文钱。”
    “我要五文钱行不行?”
    “行,当然没问题。”杜锦宁笑道。见自己手上荷叶里免费品尝的豆干已没有了,便将荷叶放下,问另外的摊主借了称,也帮忙称了起来。
    国人都有从众心理,原先这黄褐难看的豆干没人问津,大家看都不看一眼。可这会子见一群人似乎在疯抢什么,路过的人也都好奇地走了过来,问道:“这里是卖什么的?”
    杜锦宁脑子灵活,这里给人称着豆干,那边还顺带帮杜方苓算钱,却还能抽出空来回答路人的问题:“豆干,秘制豆干,咸香爽口,十文钱一大包。请问大嫂要不要来一份?”
    挤出人群的时候,看到杜锦宁,他明显愣了一愣,继而微一颔首,便拉着他娘走了出去。
    杜锦宁这做法,也获得了一些人的好感,指着水豆腐道:“算了,那给我来两块水豆腐。”
    簸箩里还剩了四五块水豆腐,照杜锦宁的意思,是别等了,拿回家自己吃。可杜方苓和杜方蕙不依,道:“反正还早,我们再等一会儿,你先回去。”
    杜方苓推辞不掉,只得收了香菇。
    “娘,大伯母的话虽说得不好听,但却是实情。我过了年就不去书院念书了,先生教的我都会了,在家里念也是一样。明年开春,我就去参加童生试。”许成源道。
    许成源走到卖豆腐的妇人面前站定,唤道:“娘,我们回去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