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劝解-《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只有五六分。”陈氏道。

    “你许婶为人挺和善的,也明事理。要是你大姐嫁去许家,指定受不了气。刚才聊天的时候,我趁机问了问她家的情况。她们家源哥儿还没订亲,正寻摸着让人说亲呢。宁哥儿,你说咱们是不是……”

    虽说董大成那里有牛,她们开口的话也会借,但陈氏不想为种个菜就承人情。

    “有劳许婶了。”杜锦宁从善如流地改了称呼,“我姐姐她们,有劳许婶时常关照。”

    “哎,叫什么许太太?直接叫婶儿就行了。”谢氏赶紧虚扶了她一下,笑道。

    陈氏点点头:“你四姐去田里叫我们,我一听是你那许姓同窗的娘来了,便叫你大姐也一起回来了。你许婶见了你大姐,拉着她的手好一通夸赞,说她长得漂亮,又勤快贤惠,谁要是娶了你大姐做媳妇,那是八辈子烧了高香。”

    “都是她们关照我。不光是她们,还有你,我家源哥儿多得你关照。许婶在这里多谢你了。”

    以前在杜家,杜家是有牛的,耕地完全不用人力。在劳忙的时候,为了赶农时,杜家还会用牛去换帮工。所以种的田地虽然多,陈氏她们辛苦一些倒也忙得过来。

    杜锦宁跟她客气了几句,便告了个罪,回自己房里去了。

    自打杜锦宁设计让杜家分了家,又领着她们搬到大林村,再搬到这庄子上来,杜锦宁就完全成了她的主心骨,大部分时间她都忘了杜锦宁是个只有十岁的小女孩,下意识里就把她当成家里的顶梁柱和当家人。无论什么事,她都想到杜锦宁这里来讨个主意。

    虽然杜锦宁劝了杜方苓,但姐妹俩还是舍不得卖豆干的利润,虽分了一些豆干给谢氏,她们自己仍每日拿着大部分去原先那个集市卖。而谢氏依着她自己的承诺,去了城西的集市售卖。

    谢氏以前丈夫还在世时,因绣活做得好,时常去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面前走动,交际上练得一副好口才。今天她拎着礼物过来,跟陈氏聊了小半个时辰,陈氏对她印象特别好。

    说一下,关于人物性格。我会根据人物的出身、成长环境等等因素来写他们的性格,而不是直接赋予他们什么样的性格。

    陈氏心里掂着杜方菲的婚事,现如今有这么一个挺合意的人选在眼前,难免就多想了些。这事她不好跟杜方菲说,杜方苓和杜方蕙也不方便说起,便只得来找杜锦宁商议。

    “可不是?”陈氏笑道,又对杜锦宁介绍了谢氏的身份。

    可现在没了牛,要用锄头一点点地开垦田地,而且只是两个人,累死累活的一天也开垦不了多少面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