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满十一岁了呢-《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152章  满十一岁了呢

    杜锦宁听得这话,却是喜出望外。

    买山头种茶树制茶的事,她前两天就跟关乐和提了,关乐和当时不置可否,只说跟别的资助人再商议商议。但杜锦宁看他那样子,似乎并没有把她这提议往心里去。

    想想也是,茶这东西不光讲味道,最重要的还是品牌效应。比如后世的龙井茶,其实有些地方采用龙井的制作工艺制出来的龙井茶并不比西湖边的差,但全国茶民就认准了西湖龙井,觉得那才是最正宗的,其他地方的都是假冒伪劣产品。

    除非,你制出来的茶比原处的味道好,而且要好出一大截来。

    现在她倒是可以制出比袁修竹拿出来的那个茶好喝一大截的茶,但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茶树和茶青,她去哪里制出好茶来让关乐和信服呢?所以只能默默地任由关乐和把她的想法搁置。

    而现在,后山上竟然有茶树,这个好消息怎么不叫她高兴呢?

    不过此时不是细说这个的时候,见得母亲出去,她便凝了凝神,低下头去看许成源写的话本。

    一盏茶功夫后,她抬起头来,对许成源笑道:“不错,改得很好。”

    许成源顿时面露喜色。

    杜锦宁走到桌前,滴了几滴清水在砚台上,磨了一会儿墨,提起笔蘸了蘸,在话本子上做了几个标志,对许成源道:“这几个地方,你改改……”说着把改进意见跟许成源说了。

    一半的银钱,可不少呢。像杜锦宁卖话本,那可是二两银子一本呢。如果许成源卖出一本就给杜锦宁一两银子,这对于缺钱的人家来说,也是很大一笔钱了。一回两回倒也罢了,要是三回四回,有些人肯定不舍得。到时候卖了话本,却撒谎说没卖,也很正常。

    女儿聪明绝顶,肯定会有办法的。陈氏赶紧止住哭泣,满怀希望地望着杜锦宁。

    杜锦宁笑道:“不怕。我个半日的功夫写一本话本,别人买去,不过一盏茶功夫就看完了,我哪里能把这话本市场占尽?只要写得好,就不愁卖不掉。再说,许成源要念书,每日也就傍晚那点子功夫写话本,以他的速度,能半个月写出一本就不错了,怎么抢得了我的营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