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会心一击-《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185章  会心一击

    所谓的程文,就是考官拟做的范例文,或是科场应试者写出来的优秀文章。在杜锦宁看来,这就是后世老师的范例文和学生高考时的满分作文。想想后世每个学生人手一本的《满分作文》,在这科举为唯一出路的古代,程文会不好卖吗?

    杜锦宁这段时间跟着关乐和在书院里混,因为目标不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所以的目光并没有死盯在四书五经上,而是在完成关乐和布置的课业之余,关注自己想知道的东西,时刻为赚钱大业做准备。

    这段时间,她就曾打听过程文,结果发现,书院里每年会有一些科场的应试程文流传出来,但正儿八经地把这些程文印成书出售的,几乎没有。

    古代的科考改卷可不像现代,那是主观性很强的,也因此,主考官的偏好就十分重要。主考官偏好语言朴素而言之有物的文风,你却写得词藻华美、内容空洞,他必然不会取你;反之,主考官欣赏如骈文一般华丽的文章,你却写得朴实无华,自然也入不了考官的眼。

    因此,主考官做出来的示范性程文就很重要了。如果你能找到他写的程文来研究一番,针对他的喜好写出适合其风格的文风,考中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至于考生的优秀程文,自然是让学子们知道自己写的文章跟人家的差距在哪里,从来学习别人的长处,把文章写好。《满分作文》所起到的示范作用,那是毋庸置疑的。

    而这些程文,就需要关嘉泽和齐慕远动用他们的关系才能拿到了,可不是像杜锦宁、章鸿文这些寒门学子能够得上的。

    杜锦宁开这个书铺,仍然把关嘉泽、齐慕远拉来入伙,也是存有私心的。

    关嘉泽和齐慕远从五六岁起就开始念书,两人都已到了可以下场科考的地步了,自然知道程文的重要性;便是章鸿文作为乙班的学子,也早已开始看着程文学习做文章了。杜锦宁一说这个,他们就领悟了杜锦宁的做法,精神一下子就振奋了起来。

    “你别说,这买卖还真做得。”关嘉泽拍着桌子,兴奋地道。

    其实这“年纪尚小,基础不稳”是她自己说的,好争取不去甲班。要知道,甲班的人都是可以下场考科考了的。她要是进了甲班,再表现出色一些,岂不马上要被关乐和赶到考场上去了?

    她还想穿着男装再混几年,过几年逍遥日子呢。这时代的女子太不自由,还是做男人好。再说,她现在年纪还小,手上的钱又不多。死遁的话,陈氏舍不得,她也不大好做后续安排。

    “行。”杜锦宁点头,顺理成章地把书铺掌柜的位置扒拉到自己手掌里。

    关嘉泽一下子来了兴趣,问道:“能不能来甲班?我跟齐慕远都在这里,你也好有个伴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