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考试(五)-《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不会不会。”

    而这边,试卷又回到了袁修竹手上。

    所谓的经义,就是以四书五经中的一段一句或是不同章节的同一个主题的句子为题目,让应试者写文章,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相当于现代的读后感或是议论文。

    幸好,他们低估了杜锦宁这孩子的能力。

    时间紧迫,此卷一通过,关乐和便叫人去那边通知两位夫子。

    他轻晃了一下脑袋,将这可笑的念头从脑子里甩出去,然后将试卷递给关乐和,道了一声;“取优。”

    “那这张试卷上的算学题目,齐大人都说取优,那自然也就对了,我就不在这里多耽搁时间了。”他将试卷递到严松涛手里,朗声喝道,“取优。”

    他数了一下题目的数量,再看了看每题下面工工整整写着的答案,不由得在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

    他本就十来岁年纪,以前也没见过多少世面,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能考上两场,已是极大了的压力了。再被严松涛来一场斥责,影响就更大。就算重新考,又能发挥出多少水平?发挥得不好,严家就有话说,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关乐和点点头:“你们先过去吧,一会儿需要试卷的时候斋夫会过去通知。”顿了顿,他又淡声道,“这次可别再弄错了。”

    那位夫子还装模作样地道:“要不,让杜锦宁再考一遍?”

    果然,屋子里一连串的“取优”响起。

    这一次试卷的难度是甲班的入门考试,考的是经义和试帖诗。这也是县试时要考的内容。

    再者,能考中进士,他自己也是有算学底子的,有些题目算一算,就能知道上面写的答案是正确的。

    一篇好的经义,需得引经据典,文采斐然,这就需要写文者的知识和见识广博,还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思想要正确,要言之有物。

    这一回,试卷是由两位夫子一起送过来的,先给齐伯昆、袁修竹和严松涛、关乐和过目了一遍,保证道:“这些题都是我们共同出的,没有错。”这才放到杜锦宁面前的桌案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