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献计-《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他动容地看着杜锦宁,连声称赞:“好孩子,好孩子。”

    一成的份子,对于不懂这一行的人来说,或许会觉得太少。可杜锦宁却丝毫不觉得委曲,可见是个心胸开阔并不看重利益得失之人。不过也是,如果他是个看重利益得失的,也不会把这法子拿出来想献给国家了。

    上一次她跟关乐和说的制茶方法,也是一样的道理。

    眨眨眼睛平复了一下心情,他这才道:“不过,即便我想办法让人给皇上递上一个折子,将这法子说出来,皇上也会让皇室勋贵用这法子在各地开设印刷作坊的。印刷的成本是降了,但书籍的售价是否会下降,还得看那些办事者的良心如何。与其让别人牟利,是否造福于人还未可知,不如我们自己来做。”

    “我相信老师。”杜锦宁说完,为了强调这一点,还很用力地点了点头。

    这话看似说得冠冕堂皇,但也是杜锦宁的心声。

    发完感慨,关乐和问杜锦宁:“你既想出这法子,为何不像开茶馆那般,自己去开一个作坊呢?我听泽哥儿说,你们那茶馆可赚钱了,每个月都能有几十两银子的分红。你占的份子又多,照这样下去,不过一年的时间,你自己就能把这样一个印刷作坊给开起来,为何要把这法子告诉我呢?你就不怕我吞了你的法子去?”

    杜锦宁站了起来,整了整衣衫,朝关乐和郑重地行了一礼:“如果学生想出这个法子能让书本印刷的成本降下来,让全国多一些孩子能读书识字,锦宁也不枉老师从山村里将我带出来,教导我一场。铅字印刷的法子,全凭老师作主。”

    但对于关家来说,做这个要前期投入许多人力物力财力,一成份子真不少了。

    “老师您是君子,怎会做这种事?”杜锦宁拍了一记马屁。

    她既穿越到这时代,又知道这法子,就不可能将这法子藏着掖着,只拿它当自己的赚钱工具。将这法子普及开来,造福于民众,也算是对上天让她重生一场的回报吧。反正她脑子里装着现代无数的知识,这些都是财富。想要赚钱,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本事。她又不求大富大贵,小富即安便可。

    杜锦宁摇摇头:“学生刚才就说了,但凭先生作主。学生并无任何异议。”

    关乐和被杜锦宁这番话深深打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