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科场规矩-《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229章 科场规矩
此时的严岑,比起在书院时的光鲜,真是天壤之别。他穿的虽仍是原先在书院里穿的那身青色细布长衫,但也不知是经常在地上打滚,还是去哪里磨蹭,衣服上不光颜色显得异常陈旧,此时沾了不少泥土,还破了好几个口子,再加上他本人又是一副瘦瘦高高只剩一把骨头的形象,乍一看上去就跟那街头的乞丐也没多少差别。
此时他的目光没有看向杜锦宁,而是盯着从县学里出来的几个廩膳生,满脸的懊悔与落寞。
杜锦宁没有多看,也不愿意再跟严岑打照面,直接从旁边的巷子口岔了过去。
她很能理解严岑此刻的心情。
每个县只能有二十名廩膳生的名额。这二十个人,不光每个月可以领廪米六斗,每年还会在年末发放廪饩银四两。除此之外,因为廩膳生可以在童生试上为考生具结,保证他们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舞弊行为,每次童生试都是他们赚钱的大好机会。
对外面的收费是多少杜锦宁不知道,但她所知,博阅书院的廪膳生为本书院的考生作保,一个人总得给上一两银子为作保的辛苦费用,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关乐和虽说不赞成这一做法,但作先生的清寒,拦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故而他对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漓水县每次童生试都有五六百人参加考试,廩膳生却只有二十人。当然,考生五人也可以互相作保,但这是要担风险的。不熟悉的宁愿钱让廩膳生作保,也不会去跟别人互保。可想而知,一场童生试下来,廩膳生能赚多少钱。
当初关乐和让县令及县学剥夺了严岑廪膳生的资格,又将他赶出书院,对他的惩罚不可谓不重。
也难怪严岑今天看到别的廪膳生大发横财,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黯然神伤。
“那有没有官员们伙同考生一起作弊的?”杜锦宁又问。
看着那些村民对自己恭敬而巴结的眼神,秦老六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上位者的快意。听说自己还有权利从村民里挑人,改变他人的命运,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