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又一笔投资-《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232章  又一笔投资

    袁修竹是个老饕,十分讲究口腹之欲。吃着杜锦宁带来的卤鸭,顿时赞不绝口:“这东西味道好。你们家这做菜的手艺,还真不错。”

    说着他又问:“听说你用书院给的制茶方子的钱,买了一处茶园?”

    杜锦宁点点头:“是。”

    “你的茶园,不用茶籽来种,而是用你所说的扦插方法?”袁修竹又问。

    “是的。”杜锦宁再次点头。

    袁修竹皱着眉头,似乎在考虑什么。

    齐伯昆也是书院的资助者,书院打算买杜锦宁的制茶方子、杜锦宁又提出茶苗扦插之法的事他是知道的。这时一看老友的表情,他便明白袁修竹的打算,赶紧出言问杜锦宁:“扦插茶苗要比用茶籽种植要好,这个说法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教我制茶的那人说的。用茶籽种茶,茶树会随着土壤和气候的不同而改变。母株的茶叶味道好,不代表其茶籽种出来的茶也同样好。但扦插就不同,它能保持母株的性状与特性。”

    同样的话,杜锦宁跟关乐和说过一次,只是书院的那些人不相信。

    提起这个,杜锦宁忽然想起什么,对袁修竹道:“您老要想喝好茶,那可得跟我们庄子上的庄头董叔商量了。山上那两棵树一直都是董叔每年茶叶的来源,到了明前我也不好跟他抢茶叶,毕竟有个先来后道么。到时候您问我要茶叶,我可是没有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是?”

    她穿来这几个月,已经利用书院的藏书阁把大宋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知道这只是历史改变,但地理位置还是一样的。

    “那么远,运回来岂不死了?”齐伯昆觉得这简直是个馊主意。

    袁修竹这话倒是提醒了齐伯昆。

    “也不是不可行。你完全可以叫人在那里扦插完毕,再运回来,一路浇水照看好就行。现在天气正适合,扦插活后的枝丫是不那么容易死的。”杜锦宁道,又把选什么样的枝条进行扦插,如何扦插,都一一跟袁修竹说了。

    他看向杜锦宁:“莫不是你也打算在那边买茶园不成?”

    杜锦宁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