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又见梁先宽-《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233章  又见梁先宽
    “这可不行。赚钱哪有你学业重要?”袁修竹连连摇头,“况且路途遥远,一来一回再加上制茶,怕不得要一个月;路上还不安全。要是出了什么事,我怎么跟你母亲交待?”
    杜锦宁这才想起这是古代,可是不后世那交通便利的现代,坐个飞机或是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现在的马车还没有避震,路又是石头泥土铺就的土路,坐马车那颠簸的酸爽劲儿就别提了。要是遇到泥泞,那更糟糕。
    现在虽是太平盛世,但路匪还是有的。出行的时候遇到什么事,全看运气。
    她也没再坚持,嘴里道:“那怎么办呢?”
    “听说尉县那边有人种茶,我叫人去打探一下,到时候再说吧。”袁修竹道,“咱们这边的气候比北边暖得早,茶叶也出得早。在这边学会后再去那边,也来得及。”
    也只能这样了。
    将这事情商议完,大家便散了伙。
    第二日,齐伯昆就派人将七百两银子的银票交到杜锦宁手上。那下人还转告了一句话:“我们家老太爷说了,到时候杜少爷您教袁家制茶工的时候,就连我们袁家的一起教了。”
    “好的。”齐伯昆要跟袁修竹去徽州那边买茶园,自然得跟着一起把制茶工培训好,杜锦宁对此早有准备。
    更何况,这涉及到袁修竹和齐伯昆两家的利益,他也不好拦着。
    于是杜锦宁便随着袁修竹和齐伯昆以及他们挑选出来的机灵可靠的下人,一起去了尉县。
    为了口碑,杜锦宁对这两本话本采用的是饥饿营销法。她根据市场计算,每册书只印八百册,每半个月出一册新内容。其余多印的都留在手上,送到府城里去——三月的时候,姚书棋已在府城赁了一个铺面开了茶馆;四月开了书铺。现在这两部话本在府城的名气也已打响,多印出来的一千五百册书都会往府城里销。
    第二日便是升级考试,为了防止严家再抓关乐和的把柄,杜锦宁没有藏拙,直接考了个第一名。
    杜锦宁心下一松,嘴角翘了起来。
    “那你们这一年的时间有什么打算?”杜锦宁问几人,目光却落在了齐慕远身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