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告诫-《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接到梁家与严家的回信,杜锦宁自然是十分高兴。她倒不差那几天的学习时间,但时节不等人。在梁家和严家耽误几天,她家茶园的嫩叶就都长老了,自然是越快解决那两家的事越好。
    “还有……”不待严煦说话,他又道,“我之所以回到老家来,除了朝堂上的一些原因,也是为了守好大后方。对于这里的人和事,我是有决定权的。你管庶务,是我默许的。不过我看你现在不大适合继续留在家里了,你该上京去,到你父亲身边,好好地开开眼界,了解了解朝堂上的事。”
    “你能这样想就对了。”陈氏见女儿没有犯糊涂,满意地点了点头,“有些女人,一嫁了人就以婆家人为重,觉得那才是她最亲的家人;而娘家,却已是外家了。”
    严松涛缓和了表情,却仍然坚定地摇了摇头:“煦哥儿啊,不是三叔不肯教导你,一定要逼着你去。三叔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你走得更远。三叔老了,家族里的事还能管几年?你几个哥哥都在外面做官,不可能回来管族里的事,这些事还得交给你做。只是你从小到大呆在县里,这么一块小小的地方已严重限制了你的眼界与胸襟。你应该走出去,看一看,了解京中的势力争斗,才能更好的帮着咱们严家守好后方。”
    “我们两家,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这小小的漓水县,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虽说政见不合,又素有恩怨,但有时候为了共同的利益,是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携作的;真正到了灭家的紧要关头,没准也会向对方伸手相助。所以我们就算是有些家族恩怨,闹来闹去这么多年,也都是小打小闹适要而止,从来都不会向对方的人或是后宅下手,轻易取人性命。”
    “那你自己呢?我们没叫你婆婆,你有没有什么想法?”陈氏又问。
    看着严煦离去,严松涛笑了笑,转头吩咐自己的管家:“你去跟梁家商量一下,看看他们愿不愿意两家一块儿学制茶。要是愿意的话,明日我们就派制茶师傅去杜家茶园,跟着杜案首一起学制茶。”
    他自然是愿意跟随在父亲身边,接受父亲教诲、获得更多政治资源的。无奈他有个极有手段的嫡母,又百般看他们母子不顺眼。当初父亲将他们留在老家,也是为了保全他们母子的性命。这么多年过去了,嫡出的两个兄长都极有出息,大哥已官至四品,眼看着就可以再进一。而父亲一天天老去,嫡母的手段自然也就更无顾忌。即便现在她不大可能再取他的性命,他也不愿意去京中被人当作眼中钉肉中刺一般看待。
    第二日一早,杜锦宁就跟陈氏和两个姐姐坐上了昨日雇好的骡车,先进城去接了杜方菲,这才一起往城外的茶园而去。
    虽说府试的时候他跟杜锦宁仍是竞争对手,但还是希望能各凭本事取胜,而不是靠耍小手段。再说,府试就不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争长短了,那是要跟其他县的学子相争的。不管是他,还是杜锦宁拿第一,都是漓水县的荣耀。他可不希望他跟杜锦宁鹬蚌相争,让其他县的渔翁得利。
    原本严煦听得前面那话就冒了冷汗,此时一听这话,他越发诚惶诚恐。
    这番话说得严煦心里一震。他望着严松涛那苍老的面容,久久说不出话来。
    杜方菲睁大了眼睛望着母亲,对她的问话有些不解:“咱们自家的事,自然是咱们自己做。不叫她不是应该的吗?我能有什么想法?”
    梁家那边,梁先宽原先是因为父亲的事突如其来,他又忙着科考没办法抽出时间来收拾那些人。这几日他跟随杜锦宁他们四处拜访感谢恩师之余,也使出了些雷霆手段,把一些人好好整治收拾了一番。尤其县试前夜给他使绊子的那两人,被他拿出来的勾结外人残害族人的证据吓得连夜逃了出去;待他再把几个证据和证人一亮,其余人等都鸦雀无声,顿时老实了起来。
    还确实没有。
    陈氏拉着杜方菲问了一通日常,又问她道:“叫你来茶园制茶,你婆婆没说什么吧?”
    杜方菲摇摇头:“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