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两难-《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杜锦宁是榜首,又正对着主考官,两个差役举着牌子在她面前站了一会儿,这才左右分开,往两边去,在考场上转上一圈再到杜锦宁这处交汇,循环在考场中游走。
而且,周东平这是为难考生吧?在这种连八股文是什么都还有些考生搞不懂的时代,有几个考生读得懂这题目、并且能按要求写出好诗来?
这是一种完完全全束缚发展、禁锢思想的产物。
杜锦宁私下里十分赞同诗词是“独抒性灵”这种说法,写诗词就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格律可以有,但格律的作用也仅仅为了朗读起来有节奏与韵律的美感,而不可以成为诗词写作的束缚。现代诗那种自由奔放的写法,她是十分欣赏的。
八股文作为时代的产物会出现,杜锦宁心里有准备,对此也不反感。周东平身为一个寒门出生的子弟,极力想要往上爬,讨好皇权执有者,因而倡导八股文,她完全能理解。但做得太过份就很不应该了。经义题写写八股文完全可以有,但试帖诗也以八股文的形式来写,这就让她十分地想骂娘了。
思及此,杜锦宁决定再把一句mmp送给周东平。
估计那位仁兄就是个近视眼。
这时代字虽然大,但因晚上灯光不亮,只要晚上不放弃用功的,便不乏近视眼。这时代又没有眼镜,写算学题的那块牌子因题量大,字写得未免小了一些,那些近视眼隔远一些就看不见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能纵观古今,她已经很有包容性了,但对于八股文诗这种狗屁东西,她还是完全不能忍。
“差爷,您能不能放过来一些,我看不见。”这时,第二排一个考号里传出了声音。因为此时考场里异常安静,所以这不大的声音就显得特别突兀。
杜锦宁摇摇头,为近视眼们默哀三秒钟。
到时候周东平定然会笑话她师尊:“看,这就是关乐和收的弟子,没有一点风骨,某叫他写什么,他就写什么。把八股诗写得这样好,想来没少研究某的文章吧?如此的话,那这到底是我的学生,还是关乐和的学生呢?我看还是叫他改换门庭,拜倒在我的门下吧。”
她摈弃杂念,专心看试题。
本来杜锦宁对府案首并不在意的,这会子直接写两首扣题的诗扔到周东平脸上,也是可以的。毕竟大多数考生不会写八股诗,即便她不写,周东平也不敢让她直接不过府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