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这就是个二百五-《古代科举日常》
第(3/3)页
难道这题目他做过?或者做过类似的题?否则怎么也解释不通,杜锦宁怎么可能只这么一点点时间,就把这样一道难题做出来了。
杜锦宁无力地耷拉下脑袋,将下巴顶在桌面上,眉头微蹙,神色忧愁,满脸的生无可恋。
“周大人。”一个还没变声的嗓音将李一同的思绪拉了回来,他低头一看,就见杜锦宁仰着一张白嫩的小脸,正睁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望着他们。
杜锦宁前世今生都是学霸,智商上碾压着别人,容貌都不俗,向来有着迷之自信。再加上前世跟着教授参加过无数的国际论坛,还发表过讲话,什么场面没见过?因此周东平和李一同这种站在她的考号前,对着她进行“深深的凝视”,除了有点挡她光线之外,对她完全没有丝毫影响。
否则怎么解释杜锦宁拿着题目想都不用想,直接就能写出来?试帖诗如此,现如今连算学也如此?
有问题,一定有问题。
周东平和李一同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杜锦宁扫一眼题目写个答案,扫一眼题目又写一个答案,两人都呈呆滞状。
这么想着,余光里她就瞥见周东平微张着嘴,在她与题目之间来回扫视,一副蠢样。
见两人的瞳孔都聚焦了,杜锦宁这才又低声问:“周大人,如果一会儿我就交卷了,能不能先放我出去?”
这诗这么短,算学的答案更是寥寥几个字,她就算抄得再慢,不用十分钟就能写完。剩下的时间,她怎么打发呢?
跟条咸鱼一般趴在桌面上发了一会儿呆,杜锦宁的眼睛猛的一亮。
有了,她有可以打发时间的办法了。
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写科举吗?那是因为查资料能查得人想撞墙。为了写这段府试,明清两代状元的八股文和诗,我都看得差不多了,更不用说县试、府试等考试的规矩,考的什么内容等等。比如每场录取的人数是多少,大家可能扫过去就完了,但我可能得一小时来查这个。
每天大半天时间来查资料,码字时间就变得异常紧张,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说的就是我。我不请求少更就已是良心作者了,真做不到加更。所以大家别催了,加更没有,要命有一条,就酱紫。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