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陆九渊来了-《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王常致和吴勤两位先生。”

    看着眼前这三位,唐昭下了决心:不管了,先别得罪人最要紧。把这三人先安顿下来,这边再写信给赵大人,把情况说一说。要是赵大人那里来个指示,叫那三位给这三位让位,他这里也不用得罪人了。

    如此想着,他便笑着问道:“三位可有住处?是携家眷来的吗?需要书院为三位先生做些什么吗?”

    又寒暄了几句,唐昭表情古怪地把他们送走。

    对于府学,朝庭是有规定的,一名教授三名训导,这都是拿朝庭俸禄的。先生数量倒是不限。

    “怎么了?”祁思煜看他这样,好奇地问道。

    如果杜锦宁在这里,一定能认出这三人是谁。说话的这人是陆九渊,站在他身后的则是史修与彭士诚。

    杜哲彦都要为自己的机智点个赞了。

    他对祁思煜并没有太多好感。虽说诗做得好,但为人不够踏实。虽说文人好名,多少大儒学者追求文名、才名,这无可厚非。但追求太过却是失去了做学问的本心。这在唐昭看来,就是本末倒置。

    唐昭这里收到请帖,杜锦宁等人自然也收到了。

    “唐教授如果为难,我们也不难求,可以改去南麓书院执教。”为首的那人道。

    现在祁思煜既下了帖子请他做评判,他身为府学教授,定然是要去的,也能防止双方起冲突。

    他刚回到屋子里还没坐下,斋夫就送来了一个请帖。唐昭打开一看,却是府学学子办诗会的,而倡导者,赫然是祁思煜。

    陆九渊才知道唐昭是为了这个为难,一摆手道:“你也不用为此事为难。我们来此,不是为了那点子薪俸,我们就打算做个普通的先生。反正府学的授课形式灵活,你只需安排个时间,让我们授授课,做做讲座便是。至于每月的薪俸,就免了,我们不要。训导什么的更是没必要。”

    开玩笑,眼前这三个可是进士,名气比他这个府学教授还大,否则也不会被赵良相邀来做阅卷官了。要是他把这三个赶出去,让他们去南麓书院,赵良知道了恐怕生吃了他的心都有。

    不过……

    只是……

    杜锦宁此人聪慧过人,才识渊博,但却有两个短板,一个是书法,一个就是诗词。

    不过祁思煜是祁元道的孙子,祁元道又是桂省府学的招牌。学风不昌的桂省能招揽到一些有名的学者来讲学,又有一些才子慕名到此求学,皆拜祁元道所赐。再加上祁思煜此举对府学的文风昌盛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唐昭不光不会阻止,还会时常勉励于他。现在祁思煜举办诗会,虽有针对杜锦宁之嫌,但这种正大光明的针对,他还是不好阻止的。

    他兴致勃勃地道:“我去写帖子,咱们先办诗会。”

    梁先宽和方少华来找她,举着请帖问道:“咱们去么?”

    想起书院的三名训导名额已满,他心里就一阵为难。

    便是杜锦宁这样一个案首他们都得跟南麓书院争呢,更不用说三个大学者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