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运气不好-《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杜锦宁不由好笑:“都带齐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带的,笔墨纸砚里面都有,铺盖也无需带,只穿一身衣服即可。而那身衣服鞋袜,娘您已检查过五遍了。”

    “对。”杜锦宁回答得十分干脆利索。

    杜锦宁铺好纸,稍一思索,在纸上写下了一个题目。

    在他们紧张的准备中,会试终于来临。

    陈氏转过身来,凝望着自己这个比男子还要能干的女儿,欣慰地点了点头:“那就好。”

    拐了弯的历史延续到现在,散文已成主体,已很少再有人写骈文。所以许成源原先一直没能理解为什么杜锦宁要求大家写骈文。

    杜锦宁则派了小厮把大家写的文章送给陆九渊三人批改。

    骈文盛行于南北朝。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骈文的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就是骈文的好手。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骈文自此渐衰。

    青木送了信进来,杜锦宁没有马上拆开,问道:“是谁送来的?还说了什么没有?他人呢?”

    这么一写,就是一天的功夫。

    杜锦宁参加科考早已身经百战,心态依然保持平静,不过陈氏却紧张得很,又怕影响杜锦宁,只能百般掩饰,不让自己露出端倪。

    当初杜锦宁要跟齐家护卫们学习武功,陈氏是不大愿意的。现在她无比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阻拦成功。

    杜锦宁走到门口,问道:“什么事?”

    “少爷。”青木的声音在院门外响起。

    “刘高送来的,他已经走了。没说什么。”

    杜锦宁练的武功,虽不是特别厉害,但起码能强身健体;而且她行走于外面时,因有几分自保之力,她也不用那么担心。果然,有付出,就有收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