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询问-《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赵晤点了点头。

    将三篇文章细细地看过一遍,赵晤脸上浮现出满意地笑意。

    这让赵晤觉得十分满意。

    将第二份试卷放在另一边,赵晤继续看第三份卷子。

    而齐伯昆的孙子,在他的文章里表现出来的思想与齐伯昆一脉相承:严谨又不乏斗志。最难得的是齐慕远小小年纪,却能提出许多好的建议。文章虽然不如杜锦宁的那般充满激情,蛊惑人心,想得深、看得远,提出的建议更实际。但以齐慕远的年纪来说,也是十分难得的了,不失为三篇优秀好文章。

    第一名是杜锦宁,第三名是齐慕远,而齐慕远是齐伯昆的孙子,这是他在大殿里监考的时候就知道的事情。

    太学的学正冯季康今天正纳闷呢。

    不过他没有表露出来,摆摆手道:“没事。要是有事,皇上直接就下令将我抓了,还由着我去他面前辩驳么?”

    可今天却有斋夫来汇报,说杜锦宁几个学子来太学藏书楼里看书。

    他之所以重用齐伯昆,是因为齐伯昆与他的想法总是不谋而和。齐伯昆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像那些浑身充满了迂腐气息的臣子那般保守。就算有些想法他不能理解,但他忠心,能忠实地把赵晤的意愿执行下去。

    第二名的文章写得也十分好,在农业、航海和贸易方面也写了比较详实的内容,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个考生年纪比较大了,所以提出来的建议很沉稳,只做一些小小的尝试,并不建议有大动作——这篇文章拿到朝堂上去,肯定可以获得那些保守派大臣的赞赏。

    领悟到两份试卷背后所蕴含的用意,赵晤的嘴角一勾,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

    这迥然不同风格的两份试卷,估计是八名阅卷官揣摩他和大臣们的心思而选出来的。把杜锦宁的试卷放在第一位,也代表了把他这个皇帝放在了第一位,以免承受他的怒火。

    将余下的七份试卷看完,虽说这些人文章写得不错,也还算言之有物,但并没有太多亮眼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