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农业最根本的问题-《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想到这里,她摇了摇头,道:“这个得好好回去想一想。”

    土地集中在世家大族手里,那么纳的税就少了。如此一来,富的是世家大族,穷的是国家和朝庭。当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朝庭与地主的矛盾就会激化。

    所以赵晤觉得,现在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增产增收问题,而是土地兼并问题。

    可国家大部分的田地都在世家大族手里,这些土地上的农民并不能因为杜锦宁所提出的增产增收方法而改善生产。他们土地的产量多了,地主们收租也收得多,他们照样饥不果腹。一旦遇上荒年,他们就得卖儿卖女甚至饿死。

    大殿里除了赵晤、杜锦宁和一些太监宫女,并没有其他大臣。

    这让邓易心里五味杂呈。

    说完她又问:“皇上打算如何解决?大臣们怎么说?”

    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改革,就是针对土地兼并问题的。唐朝前期就曾实行过均田制,北宋还有王安石变法。在这之后,明朝张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人丁入亩制度,民国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联俄联共三大政策,中共在解放区的土改,国民党在台湾的土改等,都是针对土地兼并采取的措施。

    杜锦宁也在思索,该如何说出解决办法。

    杜锦宁不知道邓易和除齐慕远之外的其他人都有了各种想法与猜测,她知道赵晤召见她,肯定是为了前日她交上去的折子的事。

    这是极为不稳定的因素。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旦被逼到一定程度上,就会爆发农民起义。

    赵晤这并没有去动桌前的折子,而是道:“我看了你写的东西,这些咱们且不说。我想问你一句,现在田地出现了大量兼并,老百姓手里的田地并没有多少。你提出的这些增加农业产量的建议,又有什么意义?”

    却不想杜锦宁到翰林院才一天,皇帝就召见了他。

    一个埋头苦读的书生,是很少去注意这种问题的,尤其杜锦宁的年纪还这么小。

    赵晤是一个十分有抱负的皇帝,他不想就这么跟世家大族妥协下去。否则真不知道他们赵家的王朝,什么时候就会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杜锦宁知道今天的谈话可能会比较久。她站着,赵晤坐着,也不舒服。她便不推辞,谢了恩后坐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