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论好弟子的重要性-《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巡抚正三品,知府正四品。关乐和这个职位是新设的,品阶太低他不好行事,就给他从四品吧。”赵晤道。

    公主倒不会真要她小命,但撤她的职把她撵到宫里其他地方去还是有可能的。毕竟不管哪个主子,都不会要一个不听话的下人。便是太后娘娘,恐怕也不会给女儿要一个这样的下人。所以她别无选择。

    齐伯昆点点头。

    在他七岁的时候,齐伯昆就被先皇派来教授他《孟子》,君臣之间互相十分了解。齐伯昆看似随和,其实眼光极高,从不轻易夸赞于人。便是他自己,都没得齐伯昆如此高的评价。由此可见杜锦宁确实出色,他没看错这个臣子。

    说到这里,他的嘴角泛起一抹微不可察的苦笑,不过还是不含一点私心地把话说了下去:“这孩子聪明、睿智、仁义,心怀天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皇上刚才说要培养他,臣十分赞同。臣恳请皇上善待于他。”

    杜锦宁十五岁,才中进士入官场没几日,忽然被任以这样的重任,其他心腹大臣们必然反对,御史的折子更要像雪片一般飞到赵晤的御案上面来。

    “可他克妻啊。”

    赵明月鼻孔朝天地轻哼一声:“可惜本公主看不上。”

    齐伯昆点点头:“甚好。”不过他知道,皇上给这从四品,必然是看在杜锦宁的面子上。

    大宫女苦笑。

    末了他道:“这个孩子,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他跟我那孙子更是情同手足。”

    且说赵明月跟着母亲从大殿回了后宫,又被母亲耳提面命地教训了一通之后,回到自己寝宫便倒在床上,用力地捶打着褥子,嘴里“哇啦哇啦”大叫。

    “其实太后娘娘说的齐大人也不错啊。上次奴婢偷偷看了一眼,长得不比杜大人差,还是探,才学肯定也不差,家世又好。奴婢觉得,他倒比那杜大人强。最重要的是他不克妻。”

    齐伯昆连忙避让开去,问道:“那关乐和……”

    “就派关乐和去吧。”赵晤道,“以关乐和与杜锦宁之间的关系,关乐和过去,就相当于杜锦宁过去。而且关乐和毕竟有为官的经验,年纪也在那里,更让人放心,派他去,其他大臣也不会多说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