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早稻丰收-《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765章 早稻丰收
而报纸在刊登了反驳心学的文章后,陆九渊和杜锦宁又根据他们的论点进行驳斥。双方你来我往地在报纸上进行了大论战。这种新奇的形式让所有的读书人都瞩目,心学的影响甚广,杜锦宁与陆九渊三人名声大噪。
《茶道集》这本书的发酵,又使三人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于是来拜访或找杜锦宁等人辩论的人络绎不绝。
杜锦宁借口公事繁忙,躲在她的小院里忙着她的实验。唯有那种功力特别深厚、陆九渊三人都招架不住的人,杜锦宁这才出马,凭着她三寸不烂之舌和这些年来看书的心得、前世所学的儒学的各种高屋建瓴的学说,把这些人驳得体无完肤。让他们乘兴而来,铩羽而归。
杜锦宁的名声,传得就更响了。
齐伯昆忍不住对齐慕远笑道:“没想到杜锦宁离开了京城,反而成了名士。现在读书人里要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的,就是孤陋寡闻。”
齐慕远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不过他对杜锦宁的消息十分关注,自然知道最近京城里四处流传着杜锦宁的传说。
而且,他跟杜锦宁通信甚密。虽不能问他最为关心的问题,但互相的近况还是能写的。杜锦宁在润州办茶会,宣扬茶道,还有她跟赵昶展望的那些远景,她都在信里跟齐慕远说了。
齐慕远道:“如果她还在翰林院,做这些事必会被朝臣弹劾。现在远在润州,倒是好事,不用太受拘束。”
多少地方官,闲暇之余呼朋唤友,聚会踏青,吟诗作词,结集出版诗册,这是常态。而居于紧要部门的京官,就不亦做这些了,否则就让人说公事不够勤勉。
杜锦宁笑道:“大家双抢辛苦了,轮流歇上几日,这几日派一部分人看水。”
“唔,你又去润州?”齐伯昆看孙子的眼光就不对劲了。
齐伯昆点点头:“那倒是。”
等走近一些,宋庄头十分恭敬地向杜锦宁道:“还剩下些田地,估计这两天就能插完禾苗了。东家看接下来要做什么,您尽管吩咐。”
看到祖父那晦暗的眼神,齐慕远差点想说,以后他会给他领个孙媳妇回来。但关键时刻,他还是闭了嘴。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早种植的稻谷,竟然长得极好,比他们往年只种一季的还好。看着稻穗开、灌浆,最后一串串沉甸甸的谷子压弯了腰,丰收在即;而稻田里养的鱼也有了收获,放了水后捉出来的鱼直接卖了一百多两银子,他们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就变了,态度也越来越尊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