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不作不死-《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她指了指几十亩田地:“这么大一片玉米地,到时候您随便选择一块区域,让您带来的御卫采摘,这样不经过别人的手,更让人放心。”
不过刚才那番表忠心的话,便显得他们无知了。这真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杜锦宁也知道给皇帝送吃食要承担很大的干系,她干脆又对金公公道:“为了保证玉米的安全,金公公要不要明日清晨跟下官一同到玉米地里摘玉米?”
这两天一直在城门口等着的一个精壮汉子,看到杜锦宁出现在城门口,挥手与金公公等人告别,他赶紧也骑马出城,往西北方向跑去。
直到这时,天边才出现一道亮光。
第二日,果然星星还挂在天上,金公公就被他带来的小太监叫醒了,迷迷糊糊洗漱完,跟杜锦宁在路口汇合后,就由一个御卫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去了玉米地。
这一下,金公公特别后悔自己刚才多了那么一句嘴。唉,表什么忠心嘛!
从京城到润州来,坐了一天的马车,那颠簸的滋味他现在都还记忆尤新;想想明天要再坐一天那样的马车回京城,他就心里打怵,还想着今晚好好睡一觉,好对付明日的辛苦。却不想还要早起掰玉米。
跑了一百多里路,他找到正住在一个客栈里的齐慕远道:“少爷,那些人离开了。”
看到金公公那跟便秘一样的脸色,杜锦宁就心情大好。
这一刻,他恨不得跟杜锦宁说,别送玉米给皇上了。
金公公三十来岁的人了,十二、三岁的时候进宫,在宫里也呆了有差不多二十年了。吴尚书就更不必说了,六十来岁的人,是工部的老人。就算当年先皇不把桂省官员进献玉米的事放在心上,他们也不能表现出不知此事,否则就是不关心国事了。
这两日为了招待这两人,她已有两个晚上没回城里住了。今晚自然也是一样。
为了关城门前赶到京城,明日可是要早早出发的。由此就可想而知,明日估计得摸黑到这玉米地来。
得,这下子自己没得吃不说,金公公还揽了一桩麻烦事。
她只得解释道:“其实这种玉米,在桂省已种了有一二十年了。估计当年出现的时候,桂省巡抚与知府都进献过,没准皇上还尝过呢。这东西嫩着吃还好,老的时候吃,特别粗糙,难以下咽。在桂省,这些玉米一般都是吃不上米的穷苦人家才吃的。估计先皇看不上,便没叫进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