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大捷-《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所以吴尚书与金公公的激动,他们最能理解;杜锦宁得到再多的赞誉,他们觉得都不为过。
吴云是驿站驿长,平时就接待一下上任或回乡探亲的官员及家眷,身为武官,日子过得很清闲。
双季稻,就是抢天时。耽搁了农时,势力会影响晚稻的产量。
“捷报?”
想当年,他就是家乡遇上灾年,无法活下去,父母都饿死了,他凭着父母省给他的那一口吃的,支撑着逃荒到了京城,却因年小无以谋生,无奈之下进宫做了太监。
不过想想润州知州又不是脑袋进水,不可能谎报这种事,他又将信将疑起来。
这日,他正坐在屋里喝茶,就听一声大喊:“捷报,润州粮食亩产七石。”
……
“哎,吴大人,您这是做什么?快别这样。”杜锦宁扶起他。
“可这天时不等人……”宋庄头犹豫道。
“咱家回京,定向皇上为杜大人请功。”他鼻音浓浓地道。
杜锦宁摇摇头:“明日皇上可能还会派官员下来,他们只会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如果影响了晚稻种植,你们的一切损失,我都会进行补偿。”
他觉得,高产量新稻种研制成功,不亚于打了一场大胜仗,甚至比大胜仗的意义还要重大。毕竟胜仗只是一时,而粮食产量的增加,却是千秋万代都受益的事,它能提升整个大宋的综合实力,有着非同一般的重大意义。不用传捷报的方式向皇上报喜,是他这个工部尚书的失职。
近些年边关很少有战事,就算有战事,递送军情也不一定从这里经过,他们驿站已很多年没有报捷报的人经过了。不过作为驿站长官,吴云还是知道有捷报经过时是如何处理的。
“不是有战事?”吴云挠了挠头,一面往屋里走,一面道,“假的吧?怎么可能亩产七石?”
此举,功德无量!
为防万一,一行人不顾天气炎热,又抽查了几块田地,得到的亩产数相差无几。
马匹不是现代的汽车,只要有油,就能一直一直跑。马匹跟人一样是会累的,跑一段就得歇一歇。驿站的换马服务为报信充分节省了时间,只要骑马的人能经受得住,就能一路跑到目的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