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做好准备(二合一)-《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803章 做好准备(二合一)
润州,杜锦宁也知道马上就会进京,而且不会再回到润州来。很有可能她的生活从此改变,再也不会有机会穿男装,做男子做的事。
因此在进京之前,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她写了一封信,让姚书棋带给秦六,暗中布置好一切;想了想,她决定向姚书棋透露一二,好在状况来临前,保证杜家的这群下人不会大乱,能平顺过渡这个时期。
她骨子里还是个现代人,平时从不亏待下人。现在临到这时,她也充分地替下人们考虑。
当初陈氏走的时候,带的就只是杜锦宁后来“买”进来的秦六培养的手下,原先杜家的下人一个都没带走。
为了此事,陶妈妈和陈氏原先使唤的丫鬟还心生埋怨。但一切都是杜锦宁安排的,杜锦宁平时对她们虽然和气,却不容易接近,而且令行禁止,在家里十分有威严。只要她发话,陈氏对这个儿子从来不会逆着来。因此陶妈妈等人就算心中有怨也不敢表露出来。
可她们不知道,杜锦宁这样安排,完全是为了她们好。
如果她们跟着陈氏往南走,一旦陈氏失踪,她们必要被官府追责。即便不追责,没什么生活技能的人流落在外头,日子也会很艰难。所以,杜锦宁将她们留在府里,其实是免去了她们被官府问责和流离他乡之苦。
同样的道理,杜锦宁此次上京也不会带上姚书棋、汪福来等人。
陈氏离开之时,杜锦宁将八万两银票给她藏好,并让她把家中金银和首饰都带走。如果她的欺君之罪不闹出来,陈氏还会回到京城。有三个姐姐照顾她,又有这八万两银票,陈氏的晚年会很好过。杜锦宁相信,齐慕远也会照顾她的。
金公公和两位尚书带的下人及护卫不少,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得也不快。直到天快黑时,才到了京城。
“那、那少爷您怎么办?”姚书棋问道。
不过好在难受也难受不了几天了。
姚书棋只得闭了嘴,注视着杜锦宁,仔细听着她说的每一句话。
“少爷……”姚书棋还要说,被杜锦宁打断了,“你听我说!”
杜锦宁只带了两个小厮,一个赤木,一个是乔装成下人的安适,以及一个从秦老六那里“买”来的名叫周运生的护院。
她去京城,不带姚书棋一起去,倒不会有问题。毕竟姚书棋是杜家管家,杜锦宁离开家,姚书棋必须坐阵后方帮她守住家。但青木是杜锦宁的贴身小厮,这些年无论去哪里,他都紧紧随侍杜锦宁左右。
原来她就有三万多的银子。这一年半里,因为茶与茶道的出现,茶叶卖得特别好;《种田记》和报纸的收益也不错,店更是因为木基地的种类增多,生意很好,于是又有四万多两银子的进账。
杜锦宁还没说话呢,姚书棋就把他扯到了一边去,训斥道:“少爷做事,难道还要经你同意不成?跟着金公公和两位尚书一起上京,少爷资历浅,带这么多没用的人去,不是碍别人的眼吗?若带你去,你是会识字、弹琴还是会武功呢?除了驾车,还能指望你做什么?少爷带的人可是一人当作两人用的。”
姚书棋立刻拍着胸脯道:“少爷放心,如果真出了这样的事,我老姚直接认下所有罪行,绝不拖累少爷您。”
一千御卫军一到润州就直接驻扎在了杜锦宁的庄子上。
姚书棋正为杜锦宁研究出高产水稻、即将升官而欢欣鼓舞呢。
而她自己,现在藏的是齐慕远给她的十万两银票。
研究出杂交水稻,这件事就跟她没有关系了。只要给她丹书铁券,剩下的功劳爱谁谁领去。
“身为臣子,在皇上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怎么能退缩呢?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我们也无所畏惧。”杜锦宁的大话说得十分慷慨激昂。
杜锦宁满意地点点头。
“如果我离开的时间较长,你们都听齐少爷的,他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杜锦宁又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