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计划与谣言-《古代科举日常》


    第(3/3)页

    此时乘船去日苯要看运气,运气好一路顺风,十来二十天就能到;运气不好遇到风浪,两个月都不一定能到达。

    这样一来一回地联络了两回,双方便将计划神不知鬼不觉地订了下来。

    总之,怎么做都不好。

    齐慕远洒然一笑:“连断袖之名我都不惧,又惧怕别人说那些莫须有的谣言吗?杜锦宁跟我一起长大,我们一起上学一起科举一起做官,谁要说杜锦宁半句闲话,我喷他一脸。”

    齐伯昆这种在朝堂上混了一辈子的老狐狸,想要探口风能拐上十几个弯,让人根本不知道他在是套话。

    可如果换个身份的话,杜锦宁在外行走时总不可能一直戴着面纱。她的容貌跟杜锦宁极像,还将把工部一众官员都难倒的高产水稻的问题解决了,就算换个姓名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根本遮掩不住她就是杜锦宁的事实。这样做反倒把原先的功德丢掉,还落得个愚弄民众的坏名声。

    他叹道:“倒是我想多了。行,就照你说的做。”

    这个联络点其实是一个十分普通破败的小院子,杜锦宁当初重新给姐姐们分财产补嫁妆的时候,将它混杂在给杜方菲的财产里,地契却在她自己手上。杜方菲不像杜方苓和杜方蕙那么精明,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院子存在。所以除了杜锦宁和齐慕远,这院子平时都空着。

    另外,齐慕远也会饱受讥讽。

    没有世家挑事,一般老百姓除非别吃杜锦宁研究出来的米,否则就是没良心。把舆论往这个方向引,那就什么都不怕了。

    坊间里的小道消息说,杜锦宁其实就在日苯,只是躲起来了,没让大宋的官员找到。

    谣言又说,杜锦宁当初是被世家追杀逃去的日苯,日本国王极赏识他,把公主嫁给了他。杜锦宁大人投桃报李,把他研究的高产水稻也造福给了日苯民众,并且打算呆在日苯不回来了……

    这谣言一出,再想想无能的工部的官员把高产水稻弄得连一般稻种都不如,整个京城的百姓都炸了。

    谢谢大家的关心与支持。私人的事不好在这里多说,说多了都是泪。今天也只有一更,明儿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