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上朝-《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880章 上朝
从宫里出来,杜锦宁就看到齐慕远还在宫门口等着她。
她倒也不意外。
因为男女分开的缘故,两人都不知道两边何时散席,因此约好是分开走的,为此来的时候虽同乘一辆马车,却有一辆空马车跟着后面。
但发生了那样的事,齐慕远肯定不放心她,要等着她一起回家。
齐慕远迎了上来,问道:“祖父还没出来?”
杜锦宁点点头:“他们在商议杂交水稻如何分配。”
齐慕远不再问,扶着她上了马车,又吩咐马车启动,这才把她搂进怀里,开口道:“我让人查了一下近段时间安庆郡王妃的踪迹,发现蒋家二夫人在有意接近她。”
“蒋家?”杜锦宁挑了挑眉,了解一笑,“原来如此。”
杜锦宁失踪后是在蒋家别院被找到的,因为看到了张家和赵家的下场,蒋家家主在惶恐之下直接向赵晤举了白旗,放弃了许多权利。
他不敢去怨恨赵晤,杜锦宁却是可以欺负一下的。在城里引导谣言很快被压了下去,他们便想在宴会上为难一下杜锦宁。
如果不来招惹杜锦宁,赵晤看在他们已在权力上退让不少的份上,在钱财上对蒋家争一只眼闭一只眼。偏偏他们要出昏招来招惹杜锦宁。不说杜锦宁在高产水稻上的贡献和先前送上的几个窑口,光是刚才给赵晤的建议,就能让赵晤不放过任何一个对杜锦宁伸爪子的人。
人都是自私的,一旦犯了错,就会把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
开始大家还不以为然。谁都知道修路好,可修路要钱啊。但立碑和以工代赈的法子一出,大家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就变了。
“高产水稻”四个字一出,大家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那边去了,再没人去琢磨杜锦宁上朝的事。
此前对杜锦宁一介女流站在这朝堂上、尤其还站在他们前面颇有微词的人,一个个都闭上了嘴,心悦诚服。
大家行了礼后,太监高高的嗓子又响起:“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虽说放开路引只有半个月时间,但京城真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地热闹起来。
两人一起长大,相交多年,平时遇到什么事都会跟对方商量。所以杜锦宁刚才虽有些话没说,他也能明白。
待有两个大臣议了其他事,鸿胪寺卿代曹鸿生上了远航顺利归来的折子后,杜锦宁才出列提出了修路的建议。
“臣觉得,以工代赈这法子,有百利而无一害,极为可行。臣赞成杜大人的提议。”吴证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齐慕远看她一眼:“你还不清楚自己对大宋的重要性?”他指了指天快黑了仍然十分热闹的街道,“这些繁华,你起码有三成的功劳。”
“晚稻能扩大面积种植么?”有人问道。
现在,足足增加了四倍。
“安排了人了。”齐慕远道,“等祖父他们一走,我手下的人就会向皇上禀报此事。”
“唉,有个官阶比我还高的老婆,我这压力也是蛮大的。”齐慕远看着杜锦宁朝服上的补子,十分感慨。
想回去看望杜辰生是真,但不止如此。
杜锦宁一失踪,张家和赵家就遭了殃,船队出海远航自然没有了这两家的份。蒋家没了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真是老实不客气,直接抢占了除了朝庭之外的最大一份。现在出海成功,他们获利可不小。这样来上几次,蒋家的实力能提升几个台阶。
杜锦宁没资格,谁有资格?
农为国之本。粮食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盛世就不远了。谁能以一已之力,让一个时代成为盛世?盛唐时都没人敢说这话,杜锦宁却做到了!
齐慕远把她作乱的手抓在手里,道:“到时候我会找一个桂省的案子,跟你一起过去的。”
从今天宴会上那些贵妇们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了,稻种出售的消息一放出,肯定会引来哄抢。到时候相熟的官员打声招呼,你给不给他留呢?给他留了,那别人呢?再者,谁没有个亲朋好友?
果然,“八千石”三个字一出,大殿里又是一片吸气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