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可震撼归震撼。 如非必要,热炕头窝着才是度过塞北冬天最好的方式。 而现在。 他就等同于骑着摩托车在坑哇地面上以四十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北方冬天最寒冷的时间段出行。 不是作死就是作死。 轰隆隆。 可随行一千骑,盯着寒风来到了兰州卫属军镇。 这座军镇只有一个职责,誓死守卫兰县,不计代价。 在这座军镇之中有一千五百步卒,实行军屯制,没有战事之时,有五百人守城,一千人屯种。 有战事之时,这里没有一个普通百姓。 烽烟升起的时候,不管军镇之中的士卒们在做什么,都开始快速的着甲。 当沐英从兰县抵达卫属军镇的时候,一千五百兵卒已经盯着寒风聚集在了集结点,随时等待命令出发。 一行人沉默的进入卫所。 哗啦一声,兰州卫一名千户,十五名百户肃然起立。 几千年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的变化。 此刻在这座军镇之中,最高军事长官不是别人。 朱棖坐在了长桌最里边中间位置指挥使的位置,郭英站在了朱棖的后面。 临近左右,沐英,宁正,孙德,吴研,罗汝敬,吴迈分左右坐了下来。 齐刷刷的。 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朱棖的身上。 “秦川三炬烽火燃起,必然已经遭遇北元兵马,长话短话,沐将军,秦川乃兰州前卫所属,此战本王便全权交给沐将军来负责了。” 朱棖标准的严肃开场,便是没啥用,该拿捏的也得拿捏。 这,就是大明一字亲王。 几个指挥使自然没什么问题,兰州卫的千户和百户却是嘀嘀咕咕了起来。 一个稚嫩面孔领导他们,自然是多有狐疑。 可本王。 瞅着着甲有点威严,一眼严肃坐下来的朱棖,都不由的脑海之中蹦出来一个他们都不怎么相信的消息。 陛下北伐檄文昭告天下,封大明九皇子朱棖为蓝城王,封地兰县,卫国戍边。 莫不是面前的这位,便是蓝城王朱棖? 莫名之中。 还在肃然站立之中的眼神渐渐变化。 有振奋之意。 也有敬佩之意。 更有激动之意。 他们在苦寒的塞北坚持这么多年,值了。 “末将遵命!”不容千户百户们多想,沐英起身领命,便开始迅速询问起来。 朱棖除了开场,接下来就保持着占着茅坑不拉屎品质。 兰州卫一千五百步卒,并不是兰州卫没有一匹战马,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纵观兰州六卫,简单来说。 兰州前卫是枪尖,皋兰千户是长枪枪身,东川千户所是另一杆孤悬而迅猛的短枪。 镇远前卫和兰州卫一左一右守卫兰县,兰州卫便是持长枪之人,镇院前卫是长枪的盾牌。 而镇远后卫便是持枪之人的后盾,也是最后的守卫。 这是一个极为简洁干练的军事结构。 黄河之水狂奔,除非有大船运兵,若不然南下而来的北元根本无法过黄河。 即便是北元大兵压境,枪尖、枪身、短枪都会紧缩回来,据黄河天线而守。 在这里。 有着黄河上游唯一一座国定的,连通南北的铁索浮桥。 振远桥。 这座桥便是大名鼎鼎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前身。 振远桥两岸各有两根重达十吨,长五米八的铁柱,铁柱底座各有长一米二,宽八十厘米,厚三十厘米的铁块。 中间由一百二十丈的铁缆固定浮桥。 更让他深思的是,这座浮桥是他被老朱封他为蓝城王的前一月竣工,也就是洪武九年八月,由卫国公邓愈亲自督造完成。 八月的邓愈在什么地方他不知道。 但九月半旬的邓愈是随李希颜、沐英、陆忠享、陈德一起从应天府出发,随他前行两个半月才抵达的陕西,而且邓愈抵达西安之后,就没了音讯。 而想要建造这样的一座浮桥,尤其是这四根铁柱子,可不是说造就能造出来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