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刁难-《拿命搞科研,全网跪求我休息》


    第(2/3)页

    “你是那天帮我传话的同学。”林禹恍然大悟。

    “你叫什么名字?第二次见面了,也算有缘。”

    “我叫王汉升,上京科技大学博士在读。”

    “哦,学长啊,幸会幸会。”

    说着,林禹就和王汉升握了下手。

    “那王学长,我能问问你们是卡在哪个地方了?”

    “我们的项目严格来说,是希望将量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可是限于量子计算机的发展不完善。本来立项的时候希望量子计算机能够很快突破瓶颈,但是五年过去,量子计算机的发展依旧缓慢。”

    这个问题正好是林禹前两天没有搞懂的,于是他就接着问:“学长,那么这个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量子计算跟人工智能有着很重要的联系。量子计算的核心就是利用量子的叠加状态。量子有一个能力状态的变化,就是加一定的能量以后会改变状态。”

    王汉升想了想,“不同于现在的传统计算机数位,0或者1,一个时间只有一个状态。量子的叠加态特性可以在同一时间有四个状态,计算能力呈指数上升。”

    “也就是说,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人工智能就和人类更加相似了。而且,量子计算机比起传统计算机有更多好处。”

    “好处就是通过量子计算可以解决很多数据问题。以前的办法,就是数字分解。比如数据加密和解密,统统要使用素数分解。素数分解是非常难的,如果给定一个很大的数字,用一般的算法,算个几亿年可能也算不出来,但是用量子算法以后,就可以很快算出来。”

    “这就表示,相同的时间里,量子计算机能够让人工智能进行更大量的数据模拟和学习。”

    量子计算机,系统果然不会无的放矢。

    林禹心想。

    看来,这一次还是需要我帮忙了。

    林禹正要和王学长说起这事,但是前边已经有人在呼唤,他们两个因为谈话而落后了许多。其他人已经到了听证会举办的地方。

    林禹在后台看着他们准备,王学长一脸丧气地准备着听证的工作。

    然而还没有等他说出口,听证会就开始了。

    林禹也只能无奈地到观众席上就坐。

    听证会和新闻发布会不同,听证会上会有专门设立的听证席。

    席上多是院士级的人物,就林禹认识的就不少于四个,除了李俊杰院士外,其他几位还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国外的院士也有一些,比如号称计算机界诺贝尔奖的图灵奖获得者阿兹卡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