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菊染霜天-《布衣锦绣》


    第(2/3)页

    午后,秦掌柜来送药,看见阿竹正在染“菊黄”,忽然驻足道:“这孩子调的颜色,带着点生气。”老掌柜的目光扫过染缸里的金英菊,“当年沈大人在京城,染的‘菊黄’总带着点冷意,像秋霜打过的,如今倒暖了。”

    苏微的心微微一动。秦掌柜说得没错,沈砚从前染的色,再艳也透着股疏离,像隔着层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或许是元启七年回苏州后,或许是看着沈明慢慢长大,或许是……身边有了能暖着他的人。

    阿竹听不懂这些话,只埋头搅动染料,忽然喊道:“三爷爷!苏姐姐!你们看这布!”少年捞出块试染的杭绸,在日光下展开,金黄的布面上竟泛着淡淡的银白,像撒了层月光,“是金英菊的绒毛!”

    沈砚走过去,指尖抚过布面的银绒,忽然笑了:“这是天意。”他转头对苏微道,“就叫‘霜菊色’吧,比‘菊黄’多了点风骨。”

    苏微望着那抹银白,忽然想起元启十三年春天,落霞镇老槐树桩上冒出的新枝,也是这样,带着点旧痕,却倔强地透着生机。原来岁月从不是把所有痕迹都磨平,是让那些伤,那些疤,都长成独有的风骨。

    傍晚,李栓柱从落霞镇来,带来捆晒干的野菊花,说是“李木匠让给沈大人的,说这花泡水喝,能治头疼”。他看见染坊晾着的“霜菊色”绸缎,忽然一拍大腿:“这颜色!像极了当年柳夫人院里的菊!只是那时的菊,没这么亮堂。”

    沈砚的手顿了顿,接过野菊花,指尖触到干燥的花瓣,像触到了元启七年的秋。“让李大叔保重身子。”他的声音很轻,“等染完这批‘霜菊色’,我亲自去落霞镇道谢。”

    李栓柱笑着应了,又凑近低声道:“沈砚安那孩子,用您教的法子,在落霞镇染出了‘落霞红’,说是……想给您捎匹样布。”

    沈砚沉默了片刻,道:“让他留着自己用吧。”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他,染布先染心,心正了,色才纯。”

    苏微知道,这是他能给沈砚安的,最体面的认可。有些债不必提,有些恩不必报,能把日子过正了,就是最好的交代。

    夜里,霜降得更浓了,染坊的窗棂上结了层薄冰。沈明在账房核对重阳节的订单,阿竹趴在灯下给“霜菊色”的帕子绣菊花,针脚比上次稳了许多。沈砚靠在竹椅上,苏微坐在他脚边,给他敷着艾草膏。

    “明儿的亲事,定在明年开春吧。”沈砚忽然开口,声音带着药膏的暖意,“陈小姐是个好姑娘,该早点娶进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