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一年之计-《清穿物语》


    第(2/3)页

    梅朵对申老农和申妈妈介绍了小甲.小乙是常客了.大家都已经熟悉了.

    几个人从船上搬东西下来,申大嫂见十几包药,"朵姐儿,你生着病还往这里来?"

    "那不是我的药,是李义牛的药."

    李义牛是谁?大家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咦?茶香最快想到了,"哑巴,你生病了?"

    小乙说,"你要叫他义牛哥,别哑巴,哑巴的,没有规矩.义牛不是听话听不清嘛,我们奶奶给他请了个医生看了,开了药,

    申老农夫妇对看了一眼,再看哑巴,浑身上下焕然一新.头也剃的光光的,小辫编的光溜的.整个人都精神焕发.和小乙他们没有什么区别.

    李义牛对申妈妈说,"阿婶,我的耳朵好多了,你们说话,现在我能听得出了."

    申妈妈双手扶着李义牛的肩,"这就好,这就好,如果你阿爷还在的话,他要多高兴啊."

    梅朵说,"大夫说,李义牛的失聪是因为大病之后的肾亏引起的,平日里要注意营养.还要劳逸结合,不能太过疲劳.养几年还会好些的."

    申老农听了,都为李义牛高兴,这下好了,他的今后也有指望了,他也对得起义牛爷爷的托付.申老农说,"都站在这里做啥,还不赶紧把东西搬到屋里去?"

    小甲他们安排小鸡们.梅朵和申老农去麦田视察.梅朵看着绿油油的麦田,冬天的水肥都给的很足.小麦已经有一尺多高了.

    梅朵走近,发现麦拢中间的土地都翻过了.梅朵知道这是为了防虫的.这个时代的农作物没有杀虫剂好依赖,只好采取其他的手段,三九天寒的时候把地翻了,让地下过冬的虫冻死,这样也可以减轻来年的病虫害.要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种植技术在世界还是领先的.

    老农看着长逝强壮的麦田,"我还让人拉着碌碡把麦压过了一遍,这样麦杆??经得起压."

    梅朵知道这是为了让麦桔长的粗壮.

    水利工程已经做好,北面一条大沟两端连接太湖.在田地中央低洼处,与大沟垂直开了一条两米宽的小沟.小沟的北端接大沟,南端接一条水渠.沟边的土也平整好了,准备种树,树苗一开始就商量好了,他们选用水杉种在小沟旁,大沟旁种香樟树.

    梅朵看着田里的水利,心里非常满意.老乐看着这些水利设施,心里也非常满意.这家东家舍得花钱做水利,真还是极有远见的.虽然,损失了些土地.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片土地是旱涝保收了.

    再转去看油菜,立春后,油菜秧直往上串,虽然是早春,也已经是绿色盎然.田埂上,果园里的蚕豆,也有三,四寸高了.

    农场的主道还没与修好,桥也没有修好,修桥修路有专门的工程队.

    老农告诉梅朵,再有几天,那个工程队就要来了.等桥修好后,到果园去就安全了,不用象现在这样,颤颤巍巍地走在独木桥上.

    过了独木桥,就是果园了,现在的果园还是不能看的,所有的小树苗都是光秃秃的,为了矮化梅树,已经把主枝剪短.如果不是园子里的蚕豆苗有一片绿意,那就是荒凉了.旁边的竹篱已经搭好,但是,枸杞苗还没有.

    老农对梅朵说,"不如全种上金银花,金银花晒干了,也能卖钱,家里活物多,如果得病,这金银花的枝叶就是最好的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