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上海置产-《清穿物语》
第(2/3)页
他们在浦东买了一大片荒地,写了四至,说是两千亩,并没人认真来丈量,收贿的县吏眼开眼闭。在琅琦他们捡了个大漏,没想到在上海他们也能买一搭三,四的买下了大片的土地,让人难以置信。
这个年代,各地方都有豪强,虽然雍正年已经摊丁入亩了。但是,地方豪强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贫民百姓家的地,自然是有一亩算一亩;但是豪强家的土地往往是四亩五亩算一亩。加上很多人家家里有举人进士,还有免税的部分。所以,最终还是贫民百姓担负国家沉重的赋税。
他们还在苏州河口不远处的小客栈边上,和黄浦江边也买下了一片地。当时那片地在上海县城的外面,由于当时的乍浦港的繁华,使得上海港黯然失色。所以,那些土地并不如后世那样抢手。
通过这次买地,让华家的人好好认识了清朝当官的重要性。虽然是小小一个县令,手中的权利也是很大的。这就是为什么豪绅总要和新来的知县搞好关系,而知县也借助他们敛财。这就叫做勾结。许多的田产就是这样成为了匿产。
华家在浦东买地是有目的的。他们在长江入海口处建立了码头,进黄浦江要经过吴淞口,那时的吴淞口是有水兵住守的,大船进出很不方便。在浦东建立了码头后,大船就可以避开了吴淞口要塞。浦东这时河汊纵横交错,用人工稍加疏通,连接,就使它和吴淞江相通。大船上的货物就可以装上小船,直接运去苏州。而苏州的货也可以运到这里装上海船。
地买下来,就要开荒种植,改造后才能有用。梅朵带着人,和老乐去做这件事.
能海在办好买地的事,就回南方了。
女孩们和齐逸,楚源及小甲也随船同去。
而秦炼留下,主持码头和工厂的建设。从琅琦带过来了工人骨干和技术人员。在琅琦的实践中,他们已经积累了经验。
反而是梅兰妮暂时没有什么大事。由于家里的男丁都外出了。现在,家里就是她和羽绢,乔妈,鲁妈加上天香。白天羽绢是不着家的,天香要读书,梅兰妮也有时要去贸易栈,整个园子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人气。乔妈是恨不得再多生出几双手来。
东山庄子上的李家和张家和徐春来等人都跟去了上海,庄子上也空了很多。
梅兰妮抽空来到东山。由于梅香绫子不在了,老农要忙很多。作坊还是依旧工作,主要生产纱帐和帆布。现在由赵阿婆和顾李氏分管。
那日,梅兰妮和赵阿婆等人安排生产时,李忠实的妻子带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哭上门来。
“夫人啊,你要为我们做主啊。那个小畜生就这样不声不响的跑了。连说都不说一声,闪下了新娘子。”李忠实的妻连哭带说。
那个年轻的女孩,则在一旁无声的擦拭着眼泪。
申妈妈道,“我拦都拦不住。你们朝夫人要哪门子的人,又不是夫人让他去的,他是自家跑掉的。”
梅兰妮一听,就知道李家三嫂是为了李义生的事情来的。
原来李家是答应李义生娶了媳妇就放他出去。可是,真娶了媳妇,目标又拔高了。要生了儿子才能出去。这次,李义生没有这么乖了。悄悄的跟着那几家跑了。留下了新婚的妻子在家中。
梅兰妮看着眼前的婆媳,很觉的为难,她能做什么呢?就是拘了李义生的人,拘不了他的心。
但是安慰还是要安慰的,她说,如果碰上李义生一定要劝他回家。
那婆媳俩才哭哭啼啼的走了。
申妈妈叹道,“现在的年轻人,主张都大了,不服父母的管。茶香也吵着不肯出嫁。”
朱达的事,秦炼答应和他说说看,春天,他要来上海。
“看样子还是李忠平家太平。”梅兰妮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