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残园特色-《清穿物语》
第(2/3)页
“瞧,我这记性,快,快,进屋里,这姜茶早就备下了。我这就去端来。”
母子俩进了屋,房间里面烧着火炕和壁炉,很暖和。两人见面自然有许多的信息要交流。
今年大半时间,齐逸都在这里经营残园。
最让他得意的是,他仿造欧洲古代的露天剧场,在残园设计了一个小剧场。
舞台是由八根石柱围成的半圆,离地面有三层台阶。看台设计成了梯田式的扇型。由于中国人看戏时要包括吃喝活动,所以一层的宽度比较宽。要能放的下一张桌子,还要留出服务员的走道。
看台的设计很有创意,整平的地上种上了结缕草,这种草在江南被叫作攀藤草,十分顽强,除草时如果把茎留在土上,一场雨又能复活。而且长得很快。
舞台的石柱由郎世宁设计,加上了中国元素,一株凌霄花绕柱而上。为了让声音能扩大,舞台下面挖了井,放置了水缸。尽管是露天剧场,但是音响效果很好。
在京有很多中下层的官,他们的住房可不宽敞。一般朋友间喝个小酒还可以,如果要请戏班子唱戏,很多人都没法提供场地。
如今有了残园,几个人事先约好,请了戏班子到残园唱戏。亲朋好友可以相聚一起,打浑说笑,比起外面的戏院子又是两样。
所以,夏日里几乎每个休沐日这里都没有空过。
“来年,我让人在那里搭上天棚,这样,下雨也能唱戏,看戏。”
梅兰妮说,“有了天棚,还叫什么露天剧场。露天剧场要得就是这个情调,北京地区雨天少,如果真要雨天听戏,不如再搭一间室内剧场。外表弄的残旧些,里面设计的好一点,音响效果到位,剧场小点无妨,反正是包给家庭,朋友聚会使用。”
齐逸认真的考虑梅兰妮的建议。
残园因为仕林中的人常来,在北京已经有了名气。
每逢文人要搞什么活动,这里成了首选之地。夏天他们提供烧烤场地和工具,以及食物。小官们有时是几个人凑分子,有时是带了家人过来烧烤,这个过程是又玩又吃,很受欢迎,花钱又不多。而且回去时,客栈如今自己有车行,叫车也很方便。如今天气寒冷了,这里又提供暖锅服务。
涮火锅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年头的各种铜火锅制做精良。一般人家也能在家吃火锅。这时代火锅的肉比较丰富,羊肉,牛肉,猪肉,鸡肉,兔肉,鱼虾;还有很多野味,如黄羊,鹿,狍子等.肉切成了薄片,骨头加水,大锅熬汤料。
残园比较出色的是新鲜蔬果。大冷天,火锅旁放着绿油油的小青菜,小波菜,各类蘑菇,菌类,嫩绿的小黄瓜。如今,他家在廊坊建了大棚蔬菜基地。还有莲藕,慈菇等江南的水生植物。有时,客人吃了火锅后,还会买些新鲜蔬菜回家。最具特色的是,他们有些北方不常见的水果,他们的水果拼盘里会有菠萝,香蕉,梨,西瓜,哈密瓜,黄金瓜,白兰瓜,猕猴桃等。水果他家是不卖的。
再有,他家的茶水也是很有特色的。
讲到茶,这时的满人其实是不会品茶的。这点和当时的欧州人很像。
说到饮茶当然汉人领导世界潮流。他们说这个茶好,那个茶香,满人等就跟着抄价。所以很多茶,如碧螺春,狮峰龙井,庐山云雾这类的茶当时都被抄到了天价。真正问起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又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华家的人透过历史,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针对满人特别提供了茉莉花茶,茶的味品不出,花的味总能品出来。这茶还真受到满人的欢迎。总有人来问是那里买到的。
这年头卖茶是要茶引的,华记不会在皇城边上无引卖茶,但是,他家的茉莉花茶交相好的晋商经销,如今也成了京城百姓最喜欢的茶。
残园里还供应红茶,红茶是可以加其他料一起喝的茶,学着欧洲人加奶,加糖,这和蒙古的奶茶相象,满人没有入关前,和蒙古人有很多习惯相同,所以这种茶也很受欢迎。
红茶还可以加上柠檬片,做成柠檬红茶。如今他们从广南运来柠檬,做了茶也大受欢迎。
柠檬这种果子这个时代中国很少,但是烧烤时加些柠檬汁进去,特别芳香。烧烤时喝用柠檬水也别有滋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