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村居琐碎-《清穿物语》


    第(2/3)页

    义宝应了,飞快的去了。

    老农以为是什么要紧的事情,赶着就过来了。

    梅兰妮说,“李家要修族谱盖祠堂,你是不是也趁着这机会把姓改回去。”

    申妈妈和老农一听这事,心里当然是非常愿意了。但是他家是奴,起名给姓的由不得自己。

    梅兰妮拿出他们的户籍证明,“早几年就把你们给解放了。怕你们不适应就一直没有告诉你们。”

    申妈妈接过那纸证明,看了就落泪,早年生活的艰辛都涌上了心头。

    老农也是凝噎无语。

    “过去怎么样,今后也还是怎么样,有了自由的身份可以多些选择。”

    申妈妈这时已经能说话了,“我们要选什么,我们两老这辈子就跟着夫人您了。”

    梅兰妮说,“如今你们的机会也多,可以去看看。去选选。”

    申老农,要叫李老农了,头脑十分清晰,“做生不如做熟。我们还是留在庄子上。”

    李老农如今的眼界也高了,过去为了百十两银精打细算。如今庄子里每年都是万数银两的收入。他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他们两公婆一年收入也有一,两千两银子,自家除了在下湾村买了十几亩地外,也没有别的用处。

    两人把银子交给了平莲石去投资,每年拿红利,如今不说万贯家私,两人加起来万两银子还是有的。住在庄子上,生活又安稳。真正让他们到外面当个小地主,这税就能把他们的那点家底折腾了去。

    李家几位长老笑呵呵的从庄子出来,梅兰妮捐了五百两银子。跟他们说起老农认祖归宗的事。长老们都是一口答应了。

    梅兰妮将几位老人送到了桥边。看着几位老人过桥,由家中小辈搀扶而去。李妈妈和梅兰妮才要转身,听到桥那边有人怯怯的叫了声,转出一个年轻妇人。

    李妈妈看时,“你怎么来了?”悄声对梅兰妮说,“是李三毛的小媳妇。”

    梅兰妮知道是来回话了。轻轻推李妈妈过桥去.

    梅兰妮这才认真的打量着李义生的媳妇,上次见她是七年前。

    小媳妇人长的也算清秀,二十五,六岁的女人正当年华,可是她有些枯萎,神情也是萎缩。

    拉着李妈妈难为情的说着什么,李妈妈的脸色变的有些奇怪。

    晚饭后,李妈妈趁着点灯的机会,和梅兰妮聊起了李三毛小媳妇的打算。

    “伊是不想舍了李家媳妇的身份。想要改嫁给阿牛。”

    李妈妈口中的阿牛,就是哑巴李义牛。

    说到李义牛的婚事,那是李妈妈心中的痛。

    义牛没有家长,李妈妈将他看做自己的子侄。男大当婚。到了婚龄,李妈妈也托人为他说媒,找媳妇。可是,总也找不到合适的。不是嫌弃义牛没有家底,就是女方有些残疾。所以就拖了下来。

    在乾隆十一年的灯节,义牛和村里人去苏州看灯。在寒山寺附近看到个年轻女子卖身葬父。义牛心好,掏出了十两银子给那女子,让她葬父还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