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走在冷清的村道上,陈冬河心里暖烘烘的,像揣了个小火盆。 陈家屯的老根儿,都是当年“闯关东”过来的老陈家人。 在这片黑土地上扎下根,却历经劫难。 先是小日子祸害,屯里“十室九空”。 接着又打光头,求解放。 再后来响应国家号召,跨过鸭绿江打老美。 算下来,他们这一辈能平安长大成人不易。 老一辈儿的汉子,活到现在的,满打满算不到五十。 祖祖辈辈,往上数,净是忠烈之后! 那李家村呢? 早年间跑出去当兵的不多,躲在家里的倒不少。 结果就是人家添丁进口快,两个村子的人数差了一大截。 为抢水浇地,为别的鸡毛蒜皮事儿,他们陈家屯老吃亏! 陈冬河甩甩头,把那些沉重的往事抛开。 背着枪和粮袋刚走进自家小院门,就看见小妹孤零零蹲在灶房门槛边,小脸上挂着泪道子,嘴巴撅得能挂油瓶,眼睛死死盯着那紧闭的门板缝。 二姐陈小雨正低着头,哗啦哗啦往灶膛里添柴禾,眼睛也不时瞟着那口蒸汽腾腾的大锅。 浓郁的肉香霸道地飘满了小小的院子,又顺着土墙散到院外。 陈冬河的肚子叫得更响了。 “三哥回来啦!”小妹带着哭腔喊,“肉肉能下嘴了不?” 王秀梅往灶房看了一眼,肉早就炖得脱了骨,就等着儿子回来才敢揭锅盖。 陈小雨也巴巴地看向他,眼睛里满是渴望开饭的信号。 陈冬河却忍着馋虫摇摇头:“再等等!往这锅里多煮些山药蛋!咱这肚里一年到头没油星儿,冷不丁吃太多肉,肠子受不住,非得拉稀跑肚不可!” “把这锅做稠实点,分开放瓦罐里,能吃好几天呢!” 王秀梅看着锅里咕嘟冒泡的肉汤,再看看儿子削瘦的脸,嘴唇嗫嚅了几下,最终还是没出声。 墙根儿下,陈大山依旧沉默着,只是吧嗒吧嗒抽他那杆老旱烟袋的动静,似乎更响了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