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节 准备出发-《千年奇侠》


    第(2/3)页

    在这些王族领地中,经济、治安多为自主……这杀人越货之类的小案,多由当地自行处理,最多在刑部报备一下……也多是走走形式。打个招呼而已,连案宗都不带来。

    二宝一听便不说话了。

    紫云急问:“既然这人不在咱们的地头上,那我们也须四处打点,先把这人的命保下来再说。”

    黄老大一听撇嘴道:“这人都说了帮不上了,还怎么保命?”

    唐公子听他说,便问:“那你说该怎么办?”

    黄老大一听一拍桌子:“什么怎么办?这天杀的狗世道,哪有我们百姓的活路?”

    说到这里,这人突然来了精神:“要我说,就该把这官杀了。再把所有想当官的人都杀了,没人当官了,这世道就太平了。”

    二宝一听这话,一皱眉,心说这通抱怨牢骚对事情有啥帮助?这边卖烧饼的危在旦夕,不去想办法救人,光说这些没用的话做什么。

    紫云说:“既然这事儿刑部管不了,岂不是反而好办了?咱们带些银两,去那边打点一下,这样反而好弄。”

    常员外一听,点点头:“是这个理儿。”

    然后,又补充道:“我常家四处行商,跟这诸王下边的管事也有些来往。找人去跟他们打个招呼,就说这人是我家分管地头上的伙计……这事儿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儿。应该不难办成。”

    ……唐公子、紫云听这富商把这人命官司说成“不是什么大事儿。”不由得心中暗暗感慨。

    其实倒并不是说这富商权可通天,钱能通神。而是因为这事儿确实不难。

    自古以来,便是民不举、官不究……此事本就是一起无头案,没有苦主,自然就容易办些。

    再加上汉初之时,诸王各自为政,有些事情不牵扯到权利交集,便可便宜行事。

    此事既然闹不大……故而这常员外只须把这事暗中压下,就能轻易解决。

    二宝见此,看到了火候,便问最想问的问题:“既然去救人,谁去?”

    这熊孩子今天一早儿得信,便跑去到处喊人。

    那紫云见这孩子报信儿时,兴高采烈、大呼小叫……倒像这犯事儿的不是一起转世的伙计,反是自己的仇家似的。

    现在终于明白这小子原来是想借这个机会出去。

    那灰衣人开口道:“此事当然须由在下前往。”

    常员外一听,微微摇头:“不妥,你不熟悉世间的环境。只怕会有风险。”

    黄老大一听乐了,开口笑道:“我徒儿既然远行,我自然得保驾护航。”

    那富商一听顿时更惊了,心说这两个人从十八里铺这一路就已经走的凶险异常,竟然还敢出去?赶忙出言劝阻。

    没想到一边二宝突然说话:“这转生人之间的事儿,自然得由转生人出面解决。若借助外人,只怕会泄漏风声,反而不妥。”

    这话听上去似乎不单有道理,而且界限分明,条理清晰……连久经世面常员外也晕了一下……一时间反驳不得。

    那二宝趁机说明:“不过,你们二人不会武功。这一路上,必须得有会武功的人出来保驾。”

    常员外一听吓了一跳,这熊孩子莫不是自恃武功,也想出去?于是赶紧说话:“几位此去,前途凶险。我在满府的家丁之中,挑了七、八个体健有功夫的伙计一路随行。有事可以尽管吩咐。”

    没想到二宝突然说道:“员外此话不对,他们此行力求低调。三四个人走到倒也罢了,这么一大伙子人一起行动,就算是强盗不注意……官府那边,只怕说不清楚。”

    二宝这话,虽说是藏着私心,但却并非没有道理。

    古时各朝各代,对民间集会均非常警觉。有些极端的朝代,三个朋友一起喝酒,也会被扣以“谋反”之罪。

    文帝之时,虽然说是与民无争。但对遍布各地的“不安定因素”却盯的很紧。

    这十多个人一起行路,而且又不是走商……遇到关卡时一定会被人严加盘查、仔细询问……若是有差役有心敲诈,存心找碴……必然会节外生枝。

    这老孩子说着话看了一眼常员外,补充说:“若是山野强盗、拦路小贼,咱们家的武师自然可以应付,但若是‘三碗酒’的人来了,怎么办?”

    常员外一时语塞。

    没想到一边唐公子一听“三碗酒”这几个字,眼睛就亮了,笑着说:“看来也只能是我出马了。”

    紫云一听,赶紧在下面拉了一下。

    唐公子不明白他的意思,奇怪的说:“咱们这些人中,就我一个人打赢过‘三碗酒’的人,当然得我出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