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急转-《天宝风流》
            
            
            
                
    第(2/3)页
    “此事已成定局,刻印已毕,至迟明后日之间必将散播出来”,王缙此时竟是不与唐离对视,只低头说道。
    “是太子?”,沉吟片刻后,面色铁青的唐离咬牙切齿问道。只听王缙所言,分明是有人要拿自己的制举试卷做文章,一来针对此次制举不取一人,用实物证明不是“朝野无遗贤”,而是李林甫忌贤妒能;二来,借自己卷文中对朝政缺失的分析,直指首辅措政不力,借士林及民间物议意图动摇相位。
    他本不是什么心怀四海,有廓清宇内之志的人物,此次上京,最大的想法不过是能中个进士,换个身份,既圆了母亲的心愿,又能让自己和家人日子好过一些。虽然为以后自保计,刻意不去走李林甫这一代权相的门路,但也从来没想过要得罪这个口蜜腹剑的人物,即便是前时制举考试中,分析到朝政缺失,纵然是走了火,他也不忘在每条每款之前加上句“百年积弊”四字,目的就在于刻意减少杀伤力和针对性,但真若试卷广为传发,他势必被架到风口浪尖,成为直插李林甫胸口的那支利箭,以这位权相素来的脾性,不用想,唐离也知道自己此后的日子该有多难过。
    这突如其来的变数,不仅彻底打破了唐离原本对于李林甫既不迎奉,也不得罪的设想,更将他原本的计划全盘打乱,一时间心中真是乱如麻缠那儿还顾得上说话。
    “主持这事的著作郎韦见素”,手捏茶盏,王缙干瘪瘪的声音传来道:“此次制举,若论切中时弊,分析深远,自然以阿离为最,也正式因为如此……”。
    当今太子妃就姓韦,京兆韦氏力保太子跟李林甫之间的争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这件事情上来说,是韦见素还是太子其实本就没什么区别,想到这里,唐离忍不住心底暗骂一句道:“一群王八蛋”,好半晌后,才复心思电转,心中筹划不绝。
    见他如此,王缙也不再多说,只捧着茶盏愁颜苦坐,书房中一时寂静无声。
    “王兄,此事是否已无可挽回?”,约等了一柱香的功夫后,急促叩击着书几的唐离蓦然坐起问道。
    闻言,王缙面做苦笑:“愚兄虽于东宫任职,但……”。
    唐离其实也知凭着王缙的身份,现在连太子亲信都算不上,自然更没有能力改变事情进程,不过是怀着侥幸心思,是以才有此一问。
    见王缙面做苦色,当此之时,唐离也顾不得什么礼仪了,起身拿了桌上《唐诗品鉴》的定稿,插话道:“王兄,现在事态紧急,没时间多说了。在下有一事相求”。
    “但讲无妨,愚兄但是能做,绝不推辞”,自在金州,王缙对眼前这少年印象就不错,此后相交,尤其是经过上次唐离初来京拜会的那一幕后,他心下实已将这少年视为大可交之友,此次出了这等事情,他身在东宫,却无力支应,心下也是难受的紧,此时见唐离开言求助,口中更不推辞。
    “这几日间,说不得我要觅地去避避风头,此《唐诗品鉴》是我心血所寄,本想等筹够了钱后再行刊发,但现在看来,时间已是来不及了,只能托付于王兄,务必以最快的速度请工匠刻版翻印个两千册左右,不收钱,全部免费赠送于那些京中名士及来京士子。如此花费必定不少,我自有信给公南兄,请他一并支应。此事干系甚大,时间越快越好,有劳王兄了”,郑重将书稿递过,唐离正色深深躬身一礼。
    原本按照唐离的打算,《唐诗品鉴》本应是再缓上一段时间,等更接近明岁二月的进士科试时再发,如此更能产生效果,只是今天既然遭遇了这事儿,却也等不得了,尽快刊发,一来能转移众人对自己那份制举试卷的关注;再则若是能于短期内搏得大名,也使李林甫多些顾忌,第三,他还有一点隐隐的担忧,只怕这次风浪太大,现在不发,只怕就再也发不出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