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铲除障碍-《统御全球》


    第(2/3)页

    德国除党卫军以外的所有武装力量,全都在德国国防部的领导之下,希特勒一死,布伦堡能调动和指挥的部队达到五百万之巨。

    如果希特勒不把布伦堡元帅铲除,就算隆美尔当上元首,那也是一个没有多少权力的傀儡,说不定隆美尔还会被政变推翻,所以希特勒把目标对准了德国国防部长布伦堡元帅。

    希特勒在政治斗争中具有天生的敏锐,绝对不是一个傻瓜一样的庸才,不然也不可能从一名下士成为德国的元首。

    其实希特勒遇布伦堡的矛盾很早之前就有,只是布伦堡背后的德国传统势力太庞大,希特勒一直不敢轻易动布伦堡元帅。

    这还要从1936年说起,随着扩军的深入进行,布伦堡开始着手进行对武装部队高层指挥系统的改造。

    布伦堡的治军理念,他认为将来现代战争指导一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过去只由陆上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国防军需要有一个三军统合的领导体系,实际上就是要成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军总司令部,而不是现在的三军各自为政,仅能进行表面上的合作。

    但这样的改革势必会触及空军总司令戈林这样纳粹新贵的利益。在戈林看来,空军是他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筹码,削弱军种总司令的权威从而加强国防军高层的中央集权对他而言是无法容忍的。

    陆军方面的高层也对这样的改革有强烈的抵触,陆总和总参的老派将领们大多是“陆战制胜论”的坚定拥护者。

    他们表示如果爆发战争仅需陆军就可独自解决,布伦堡的改革在他们看来完全是多余的。

    虽然布伦堡的改革因为重重阻挠而未能实施,1936年4月20日,在希特勒生日的当天,58岁的布伦堡被擢升为陆军元帅,他成为了一战后德国国防军中被授予元帅军衔的第一人,达到了他个人军事生涯的顶峰。

    在布伦堡登上他权力顶峰的同时,他在军事问题上的谨小慎微和巨大的权力也开始渐渐引起希特勒的不满。

    早在1936年3月希特勒下令国防军开进莱因兰非军事区的时候,他就对希特勒的这种冒险举动提出了警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