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小国战胜大国(中)-《统御全球》


    第(2/3)页

    德国和苏联在1939年9月波兰战役前夕,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后,苏德瓜分了波兰,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夜,苏德之间的经贸技术交流始终较为密切,德国甚至出售部分新式装备给苏联,以示友好。

    为了隐蔽战略意图,德军在向苏德边境秘密集结期间,准备举行了罗马尼亚边境军事演习,造成苏联的错觉。

    德国在大张旗鼓、大肆宣传,他们对英国的仇恨,德国给部队配发英国地图,配备英语翻译,准备登陆器材,举行登陆演习,制造了德军即将登陆英国的假象,力图把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上述方向。

    德国还以“训练”、“换防”、“借道”等名目,在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境内调集德军。

    苏联领导人以斯大林为首,虽然认识到苏德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日渐增大,并采取了打造东方战线、加强军队及边境筑垒等措施。

    但仍然存有麻痹大意的心态和侥幸心理、以及对战略形势的误判,以为德国不会如此之快的进攻苏联,客观上造成军队对于苏德战争在心理和物质上的战争准备不足。以至于在现在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刻,还是未训令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

    2.军力优势:

    到现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集中了武装力量总人数为550多万,装备有坦克及装甲车辆7600余辆、各种火炮5万余门、飞机8000余架、舰艇210多艘,编成244个师,其中49个为装甲或摩托化师,37个仆从国师。

    加之德国在白色方案、北欧战争、黄色方案、非洲战役等历次战争中获得的宝贵战争经验,闪击战的运用已接近炉火纯青,部队人员素质极高、士气旺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而当时苏联总兵力也有500余万人,包括300多个师、7000多辆坦克、十万门火炮、近两万架飞机。但是,苏军部队编制人员不足、素质低下、装备缺少、武器落后,实际上战争准备并不充分。

    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的总兵力为170多个师约270万人、1800辆坦克、3.5万门火炮、1600架飞机,和德军进攻兵力比约为1:3,处于绝对劣势。而且,苏军战争思想较为落后,还未彻底跳出一战的阵地堑壕战的思维。

    全世界都从德军闪击战的胜利,见识到现代化机械战争能在瞬间翻云覆雨、决定胜败的惊人威力,但还没有其他国家来得及把军队的建设、编制、装备、思想、战术、训练调整到适应现代战争的模式,如果遇到闪击进攻,便容易受到重大损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