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大西洋宪章-《统御全球》
第(2/3)页
丘吉尔和罗斯福于苏德战争爆发后9天,两国首脑于1941年5月30日,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该文件全文共8条,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轴心国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
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国必须放弃武力削减军备,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
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轴心国国家作战的目的和重建战后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轴心国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地位”。
大西洋宪章中也反映出英、美存在争夺殖民利益的矛盾。美国依仗其经济实力而极力强调把“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的原则塞进宪章。
这反映了美国要争夺英国殖民地的心情,同时大西洋宪章实质标志就是英、美两国在反轴心国基础上的政治联盟。
斯大林当然最希望出现这样的反轴心国同盟,苏联现在已经是岌岌可危,摇摇欲坠,如果英美两国在不伸出援助之手和直接参战,苏联根本挡不住德国的钢铁洪流,就连把战争拖入寒冷的冬季都不可能。
这种情况下斯大林连忙表态,自己完全同意和支持《大西洋宪章》。
《大西洋宪章》一签订,丘吉尔就急不可待地在英国伦敦召开了会议,时间是41年5月1日,美国,英国、苏联、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南斯拉夫、波兰(流亡)、捷克斯洛伐克(流亡)、希腊(流亡)、挪威和法国等参加了会议。
共有二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大西洋宪章》组织,这个组织也叫《大西洋同盟国》。实际上,《大西洋宪章》已成为这些国家的同盟条约。
此时的美国还是没有对轴心国宣战,因为《租借法案》让美国军火商大发其财,也让美国从幕后走了出来,这个《大西洋宪章》又让美国走上了主席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