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布置行动-《蠢贼一箩筐》
第(2/3)页
“我觉得张队分析得很到位了,”一位年轻民警发表了他的意见:“田家有钱,这伙人不管是出于不约而同也好,提前预谋也好地聚集到东风新村周围,就是想图田家的钱财。”
“屁话!”白静小声说了一句,被张小凡狠狠瞪了一眼。
“接着说,”宗宁对这位民警说。
“关于崔向天,”民警接过杨俊伟递过来的水杯喝了一口:“帮他逃离双天的人肯定不是小座套,沈老福的可能性也不大,可能是马四或许丽丽。”
“那尚云呢?”有人问。
“尚云虽然最有可能,但仔细一想便可排除,按小座套的说法,尚云刚回东川不久,崔向天事发时,尚云还在外地。”
“小座套的话可信吗?”又有人出来质问了。
抬杠、挑毛病,再抬杠、再挑毛病,在没有切实证据前,互相驳斥对方的推断和结论,从而去伪存真,为下一步破案确立一个尽可能合理的方向,是宗宁早年首次任职刑警队长期间树立起来的一种工作方式。
刑警队在局里有个好名声,最能吵架的部门。
还常常吵到面红耳赤。
这位民警接下来的结论大伙没人反驳:
小座套的话是不可信,但如果是尚云策应了崔向天的逃跑,为什么不让尚云去他情人那里拿钱,而是先让小座套去情人那里拿钱,然后又派尚云去核实?
他觉得马四和许丽丽之间,许丽丽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许丽丽早年和崔向天的关系密切。
由于许丽丽可能住在东风新村,对东风新村的情况比较熟,加之这里的人杂,就把他安排进了东风新村。
这一点大家基本认同,尽管统一以后的意见随着案件侦查的不断深入被证明错了的也不少,但至少可以先确定一个大致方向,劲儿往一处使,在不断的否定中抽丝剥茧。
不过,除了关于尚云和许丽丽在崔向天案件中的作用得到了基本一致的肯定外,这位民警之前的那些推断质疑的人就多了。
最终也没形成共识。
这就到了领导拍板的时候了。
但领导……通常是不把话说死的。
张小凡看了看师傅宗宁,宗宁只对她点了点头,是信任。
他也不方便下结论,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又都有漏洞,还是凭直觉和猜测的成分居多。
当大伙把目光全部聚集到张小凡身上时,张小凡居然也没肯定谁或否定谁,而是直接下达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