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很快,在紧锣密鼓的几次联排之后,就到了国庆这一天。 林夏的节目在中段,上一首歌是激昂热烈的主旋律,正巧安排她这一首歌舒缓一下观众的情绪,换换口味。 国庆晚会自然少不了主旋律,不过她在华艺赛上唱的主旋律被导演安排给国家队了,她就选择了唱中国风。 自近现代以来,作曲家们一直就有尝试,比如很多华夏风格的交响乐,就是中西合璧的结果。 早期这一类歌曲的风格更为传统复古,像四大名著影视里的插曲,比如红楼梦组曲和《三国演义》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都是古人作词,今人谱曲。 这些歌曲艺术水平很高,谱曲和演唱的难度也很大,大多是一些歌唱家在音乐厅演出会选的作品,或者考试比赛选的曲目,传唱度不高。 同时代的香港流行乐坛也有了《沧海一声笑》、《新鸳鸯蝴蝶梦》一类的歌曲,也是一些影视剧的主题曲,更偏传统,有一些民国老歌的影子。 最重要的是,当时没有人定义“新中国风”这样一个形象的概念。 直到周杰伦的《东风破》横空出世,中国风的狂潮掀起,这首歌也成为新旧中国风的分水岭,引起了很多轰动和争议。 “三古三新”的范式也基本成型。 所谓“三古三新”就是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 “新中国风”这个类别的歌曲,从曲到词都追求一种古今融合和中西合璧,重点就在于融合得怎么样。 周杰伦之后也有一大批新中国风歌曲涌现,质量嘛,参差不齐。 好的传唱度很高,不怎么样就会让人觉得像是外国人讲相声,就……挺怪的,有点难评。 与此同时,10年左右逐渐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古风音乐,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类别。 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在搞一种“古代风格”的歌曲,这一类音乐最早是由各路爱好者开创的。 这也就决定了它早期的特点,相较于曲,更注重歌词。 古风歌的作曲、编曲、和声几乎还是流行音乐那一套,顶多加一些民乐配器,不少更是直接用了外国的流行音乐重新填词。 不过歌词相较文白夹杂的“新中国风”,更追求复古,篇幅更长,有时候歌词还会显得太密烫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