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能感叹一句:不愧是新中国风的开创者啊! 自从林夏登场,直播弹幕已经变成了林夏的大型夸夸群,《歌手》这个节目的观众群不少都被她转化了成了路人粉。 当时三个外国歌手在节目里每期包办前三名,也就程衍隽偶尔能勇夺个第三,节目气氛可以说是一片末日景象, 然后天空一声巨响,林夏闪亮登场,让这个节目瞬间转换成了另一种画风。 每一首歌都是真正的国民爆曲,上期下了飞机就来开大更是直接封神。 阮清也找到了自己的风格,随着凤栖组合的加入,节目风格也更多元化,至少不会让几个外国歌手觉得他们随便唱唱就能拿到好名次。 参加《歌手》之前她本以为她在华夏的人气已经到了瓶颈期,只能通过时间继续慢慢沉淀国民度,结果这节目让她瞬间上了一个台阶。 她刚开始还为了避免被贴上炫技的标签,在《九儿》之后还刻意收了几期,走了几期情感路线。 现在看来根本没必要,那些批评炫技的声音已经消失不见了,还有一堆人建议她直接炫个超大份的,让大家都过把瘾。 网友们捧得她都有点高处不胜寒了,毕竟这届网友最擅长的既是造神也是毁神。 这种风向的转变是有迹可循的,在第一期华夏歌手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大家才纷纷想起这些炫技派来了。 有修音保驾护航的时候,科技可以把所有人都先拉到及格线,唱顶多就占三分之一,情感共鸣和舞台表现力才占大头。 大vOCal选手往往会被诟病音乐单一、过于炫技,非常无聊。 哪怕《歌手》以前号称像华艺赛一样不修音,但是这种话听听也就算了,现在原相机多少还自带点美颜呢。 直播把“能唱”的优势无限放大了,唱得如何几乎就是全部标准。 毕竟竞技游戏,菜就是原罪。 只有休息室里这期的补位嘉宾,看着林夏的表演,内心发出了第一期程衍隽的同款疑惑: “我到底为什么要来这个节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