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讲完之后,他似乎也觉得太平淡了,完全没办法表达出他的激动之情,又补了一句: “嗯……我甚至感觉老林可以考虑退休了,后继有人啊。” “我之前曾说过,古典音乐死了。现在看来,只是我们老了,暮气太重。” 李文州摇了摇头。 听到这儿,混完采访准备走人的钟然听不下去了,又回来抢过话筒补了一句。 “可别,让他继续干着吧,还是让我们林夏专心写曲子吧。” 看着钟然着急的样子,还一口一个“我们林夏”,记者感觉更困惑了。 是世界太疯狂还是他们穿越了? 怎么错过一场音乐会,就像是直接错过十几集一样? 就在记者们怀疑人生的时候,被老艺术家们夸上天的小艺术家还在后台对着官媒侃侃而谈。 “林老师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切入点?” “嗯……不管是民乐还是指挥,我都是彻头彻尾的新人,第一场音乐会,还是以熟悉的风格为主。” 听到这里,对面的记者笑了:“没想到林老师给自己的定位居然是‘新人’。” “当然是新人了!民乐这块怎么搞,我现在还没有太好的思路,好的音乐,不能一味去仿照西方的音乐范式,那样的音乐根本没有灵魂。” 林夏顺着这个话题继续去谈自己对民乐发展的看法: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去办一场音乐会,尝试更传统的民乐表达。” “其实我觉得,‘民族音乐’这个称呼也不好,这样一叫,反而把思路局限了,好像它就不能是现代的,也不能是世界的。” “但我始终坚信,华夏数千年的记忆,能让这些音乐熠熠生辉。” …… 第二天,很多文章开始用“文化现象”这个词去形容林夏。 他们发现,无论从哪一首曲子入手,这个主题都显得太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