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是正常发挥,直到琵琶和竹笛一起成精的《欢沁》响起,弹幕刷过一片快乐的“哈哈哈哈哈”。 【好想采访一下住在太庙的前辈们,听这首曲子什么感觉?】 【这曲子适合当玉总的专属BGM啊。】 【梦回《笑之歌》,人类先是被二胡嘲笑,现在又要被琵琶和竹笛联手嘲笑了吗?】 【我很好奇乐手们的精神状态。】 直播间顿时充满了快乐的空气,直到下半场的《浮光》一响,玉总一副“此曲竟恐怖如斯”的表情:“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听音乐会。” 【爱卿免礼平身。】 【林夏的创作是没有瓶颈的吗?】 【中间那一段也太震撼了吧。】 《风居住的街道》,大家都很熟了,玉总暂停讲话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这曲子就适合二胡拉,我用小提琴怎么都拉不出那味儿。” 玉总基本上把林夏的音乐都翻奏过一遍,这方面他很有发言权。 “我真的很好奇,她是怎么把每一种乐器都安排在合适的地方?” 同学也觉得有趣:“你看《夜莺》里的鸟叫声多灵性,还有《欢沁》,谁能想到琵琶还能这么玩?” 玉总无言,过了半天长叹一声:“我要是华交的一员,能在这场演奏会上拉小提琴,这辈子都值了。” “范围别卡太死,别说小提,让我去拉中提我都能荣幸一辈子。” 【好家伙,鬃蹄笑话永不过时。】 【可恶,我们中提琴手吃你们小提家大米啦?】 【好羡慕,现在去学一门乐器,你们看还来得及吗?】 【退堂鼓可以考虑一下。】 【谢谢,这门手艺已经练得滚瓜烂熟了。】 对玉总这些古典专业出身的人,最后三首交响乐合奏才是重磅炸弹,《菊花台》、《化蝶》和《瑶族舞曲》,一首接一首响起。 玉总破天荒地严肃起来,一句话都没说,让观众很不习惯。 他们这些音乐专业的学生,很多人的出路就是去考乐团,对乐团的演出都很熟悉。 林夏的指挥给他们一种很恐怖的感觉,不仅是曲子好,演奏效果更是绝了,没吃几百张CD根本演不出来。 “……别说中提琴了,让我去敲三角铁都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