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干枯的玫瑰-《全能艺术家:从女团选秀开始》


    第(3/3)页

    时飞鸿拍林夏,总是能以一种纯粹的视角拍出她最美的一面,打光甚至带上了一丝神性。

    镜头用的是仰拍,本身头等舱的甲板就在高层,一明一暗,一高一低,他们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但紧接着就切了一个特写,没有那些高低明暗,只有露丝。

    这是杰克眼中的她,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影响,她就只是她。

    露丝本来正在不爽,眼神向下一瞥,不当一回事,然后又一看,发现这个人还是在看,就有点烦了。

    这个眼神变换让不少观众都觉得有些想笑。

    露丝的内心活动呼之欲出:

    有人看我?怎么还在看?没完了吧?

    更烦了,卡尔又来了,直接走人吧。

    这正是时飞鸿要把握的节奏,餐厅讽刺的那一幕戏,节奏很紧张,最后就要加上一句笑点缓和。

    这里表现的是露丝偏向神性的纯美,很舒缓,就加上了一个小动作,幽默一下。

    就是这种节奏上的一来一回,让观众们不觉得无聊。

    明明都播了近四十分钟,还在这里铺垫,完全不符合常理,换其他电影,早就播到高潮片段了。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老的拍摄手法。

    比如1979年的经典《尼罗河上的惨案》,总共时长两个半小时,前一个多小时什么也没干,就介绍了每个乘客的背景,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还掺杂了很多花时间的外貌特写,没什么用意,就是表现一下角色的颜值。

    耐下性子看,发现这么拍还真有那味,松散的前半部分,直接让后一个小时极其紧凑的谋杀、侦查、反转和意想不到的真相变得酣畅淋漓。

    这种手法搁当时是艺术品,现在根本没人这么拍。

    压力之余的奶头乐,让观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所有文娱作品都在越来越短,讲究的就是一个只有高潮没有铺垫。

    《泰坦尼克》却一反常态,仍然用起了这种老套的手法,却不显得无聊。

    除了节奏把控得合理之外,就在于每一幕的镜头都足够美,而这种美,确实能让人忘记时间的。

    只是在恍惚中,静静地欣赏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