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师说:“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我吹起来太悲伤啦,这曲子还是朝气一点好。” 谢宛白只当老师是玩笑,其他乐器独奏的都是什么级别的大佬啊,她这种小卡拉米还是别凑热闹了吧。 虽然这首曲子她在背后也练了很多很多遍,但代表华夏民乐站在金色大厅,参加新年音乐会什么的,想想也是不可能。 当然不可能,她这种咸鱼做不到的。 但没想到最后她真的来了,那些唢呐界的前辈们和老师一样选择了她,让她带着未来的希望站在了这里。 她站在后台,隐隐约约能听到前面的乐声。 开场先演奏了两国的国歌,果然是官方活动,她有生之年居然能参加到这么高大上的活动里了。 在两首国歌之后,第三首曲子是《春节序曲》,果然是春节限定。在被西洋管弦乐版本洗了多年脑之后,又轮到被民乐版本洗脑了。 民乐版本升了一个Key,明亮的开场就像爆竹一样响亮,那年味一下子就有了。 哪怕是谢宛白一向不怎么喜欢的加键唢呐,听起来都是那么温暖。 老师把《百鸟朝凤》的重任交给了她,自己在乐团里吹这段SOlO,朦朦胧胧的,让谢宛白瞬间有了万家灯火的感觉。 接下来是《瑶族舞曲》,民乐版本的和西洋管弦真的好不一样,开头是张雅君老师在SOlO吧?忧伤得像是华夏几千年的乡愁,但后面的管弦和鸣又有一种极其明亮的感觉。 她总是看到网络上有人说什么“唢呐一响,黄金万两。不是大悲,就是大喜”。 但在她看来,二胡、竹笛、琵琶……所有民乐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 在刻板印象里一向含蓄内敛的华夏人,把所有说不出口的喜怒哀乐都寄托在了音乐里。 谢宛白就这样放空思绪,静静地听着音乐,直到听到《拨弦波尔卡》的时候,她笑了出来,这可真是专业对口。 提琴们主业还是拉奏,拨弦拨不太响,但民乐在这方面可太有优势了,古筝琵琶弹拨乐一大堆,个顶个的响,听起来热热闹闹的,还有点可爱。 当听到这里时,谢宛白意识到,快要到她上场了。 她带着唢呐走到舞台旁边,看着指挥台上的林夏,耳边响起了《印象国乐·大曲》开头那段沉郁的旋律。 这是筚篥的独奏,俗称管子,来自古龟兹国的乐器,风格很苍凉,以一种非常自由的节奏吹响。 自由节奏,又是很有华夏特色的东西。 和起源于宫廷的西洋管弦乐不同,华夏音乐在雅乐失传之后,流行的就是真正的民间音乐了。 在山间地头,人们当然是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和自由的风、自由的野草一样野蛮生长,也就诞生了自由节奏这种非常为难现代音乐家的东西。 华夏人特有的即兴。 按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拉长音,再加上一些滑音或者加点花。 她是没想到林夏会写这种东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