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你拿什么换-《雄魏》


    第(3/3)页

    孩子们也曾经认真过,不过那是学识字的时候,等到大家开始学习背诵经典文章,各类经典,就个个昏昏欲睡了,都必须不断地给予提示才行。

    夫子不愧是夫子,在教书育人方面还是很尽责的,为了让孩子们记住,他别出心裁搞了激励机制。

    只要能背出一段文章和经史子集片段,就奖励一枚小木条,积攒十枚小木条就可以换一枚小圆块木皮,十个小圆块就可以换一个大方块木片,如果能够凑齐十个大方块木片,那就不得了了。

    夫子会自掏腰包,买一套商务印书局出品的精装《圣人说》,然后亲自送到这个孩子家里,这可是大事,左邻右舍的街坊们都会啧啧称赞,说这家孩子聪明,将来必然能考大官,然后回家就用别人家孩子的名义,把自家孩子揍一顿。

    一千段不重样的文章和经史子集片段,对这帮好动的孩子们来说,简直要了亲命,不过还真有人做到过,正是杨信阳的望舒姐姐,大半年前那次夫子授奖,那可真是轰动半个西城郊区了。

    虽然大家没想着去拿一本《圣人说》,但迫于家里大人的压力,还是会努力背诵,想方法得到木片儿,毕竟夫子上门,颁发这种奖品的时刻,都是件稀罕而轰动的大事。

    得奖的同学在当时显得那样的伟大,那样的光荣,以致每个在场看热闹的学生心里都产生新的野心,虽然这种野心几天后就被其他好玩的事冲得烟消云散。

    杨信阳内心可能从来没有真正渴望过获得这种奖品,毕竟他有夫子开的小灶,而且还得花时间赚钱,不过,自从夫子告诉他那个消息后,许多天以来他的全部身心都在渴望得到随着这种奖励而来的光彩和荣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