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茶叶生意-《雄魏》


    第(2/3)页

    杨信阳点点头,“大师的境地,果然不是我等俗人能理会得了。”

    两人在茶庭中漫步,但见枯山水景观,道路迂回的设计,再加上各种白沙和山石的组合,表达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哲学隐喻。

    透过传统的半遮门扇,下为开口部、上为明障子,人跪坐在茶室特定位置,待满月时从开口部看去,远处白沙和山石反射的月光照亮夜色,而月亮的倒影正好落在手水钵里。

    杨信阳初识王似聪,他大大咧咧的性格,让杨信阳以为又是一个和自己那个便宜兄弟一般的二世祖,如今看来,王家底蕴丰厚,非一般暴发户可比,但见四座茶室分散在花园池畔的四角,如同书院一般典雅之余,又透着厚重的财富底蕴。成为书院式茶庭的杰作。

    但见回游围着池景观赏的道路设计串联起风格不同的空间,游人所到之处皆有景,造园面积成倍扩大,已然是个大型豪华版茶庭空间。

    到这里茶庭已经不单单是喝茶用的了,置身其中游览景色也很重要。

    飞石、敷石是茶庭中园路主要是这两种形式,目的是让参加茶会的人在园内行走时,不被潮湿的地面打湿木屐。

    飞石铺设方法沿用利休大师的准则,一般会用奇数,而且为了避免直接把客人引向茶室,所以石头排列时都会绕点路,做一些迂回,在杨信阳看来,却有了“一步一町,一步一难关”的强行拘束感。

    飞石在传统茶会前都会洗刷干净,以保证光脚踩在上面也不会弄脏脚。

    敷石由不同形状的碎石平铺在一起,目的是让人安全地稳步行走。敷石有“真”、“草”、“行”三种表现手法:只使用加工石块,表现规则美的铺法为“真”;将加工石块和天然石块混合的铺法为“行”;仅使用天然石块则为“草”。

    这种类型的路段经常在外露地出现,用以打造从尘世过度到山间小路的环境。

    石灯笼原本只是佛前供灯,安放在神社和寺庙里,茶道人感动于石灯笼中的余烬,所以将这种景致作为晚间茶会的光源带入茶庭。

    石灯笼的样式很多,眼下的石灯笼已经失去照明的功能,只作为园林小品单独使用。

    手水钵自古以来都是用于参拜神社、寺庙前的洗手漱口,净化身心,而“蹲踞”取的是蹲低洗手的意思。

    蹲踞一般以手水钵为主体,再搭配供人洗手时站立用的前石,或是晚间茶会时放置手烛的手烛石。

    竹子在王家的茶庭中,作为篱笆的使用方式非常多样,有了茶庭后,由于需要分割庭院、打造私密空间,篱笆发展出了更密的编织方式。

    不过杨信阳却知道竹子的特性,这种篱需要长期维护,发霉、开裂都需要更换,除非大富大贵之家,一般权贵,光是这笔钱,也是消耗不起的。

    茶庭的植物选择有严格的规范:数量

    不能多,有浓烈香味的不种,有毒有刺的不要,长势过快或者过慢的不要,除此之外树形还要自然朴实。

    所以茶庭中杨信阳看到就是各种松柏、吊钟花以及黄杨,而低矮处则是是蕨类和苔藓的天地。

    传统茶会开始前,茶庭里的准备工作之一是要给所有的植物“打水”。

    夏天和冬天的用水量要平衡好,要让客人一进到园子里,看到湿润的庭院绿植,有一种“啊主人打扫过园子等我呢”的感觉。
    第(2/3)页